本篇文章4923字,读完约12分钟

在传统的竞争模式下,是否依靠联合连横的竞争策略,与其他阵营的玩家结成联盟,通过强联盟的跨境合作寻求利润最大化和压制同行,将成为三大运营商突破公有云的最佳选择。 (原标题:三大运营商的公共云突围之路:摆脱华为,拥抱蝙蝠)

2017年注定是国内公共云市场繁荣的一年。

在《互联网周刊》和enet Research Institute发布的“2016年公共云提供商50强”名单中,前十名基本涵盖了国内公共云市场的四大阵营:

以阿里、腾讯和百度为代表的互联网阵营,以华为为代表的it基础设施供应商阵营,以世纪互联网为代表的与微软联手在中国运营windows azure的国际巨头阵营,以及包括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在内的运营商阵营。

根据国际市场研究机构idc发布的《2016年中国公共云市场统计数据》,阿里巴巴云的市场份额为40.67%,占公共云市场的近一半,其次是中国电信天逸云、腾讯云和金山云,市场份额均为个位数。阿里巴巴云的暂时垄断给市场带来了一个强烈的信号。“赢家通吃”的互联网经济法也适用于云计算市场。在龙头企业形成规模优势后,后来者的空市场空间将越来越窄。

三大运营商公有云突围之路:摆脱华为 拥抱BAT

因此,国内公共云市场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各种势力的玩家不可避免地会展开混战,以求在阿里以外的第二阵营中站稳脚跟,而三大运营商的表现尤其引人注目,尤其是美国通信运营商巨头AT;t和verizon已经相继退出了云业务领域。

美国最大的无线运营商verizon在去年4月关闭了其公共云服务后,于5月2日宣布将向ibm出售其企业云和托管服务业务。业内人士认为,这标志着verizon完全退出了公共云和私有云市场。

仅仅两天后,美国第二大无线运营商美国电话电报公司;t宣布将其内部数据库迁移到甲骨文的iaas和paas云平台。这也是在2015年底将其托管应用和托管服务转移到ibm云服务器之后;这是从外部购买云服务的又一举措,而不是建立自己的云平台。

威瑞森和美国电话电报公司;t公司在云业务市场采取收缩战略,声称更注重核心优势业务,但实际上这是受美国云计算市场竞争形势的驱使。

经过近10年的扩张,美国的公共云和私有云市场已经形成了四大互联网和it巨头亚马逊、微软、ibm和谷歌相互竞争的局面。那一年,他们通过大举投资idc数据中心进入了战斗群。威瑞森和美国电话电报公司;t最终输给了麦城,因为其it技术实力落后于竞争对手。从某种程度上说,传统通信运营商已经不能适应云计算技术和云业务市场的竞争,体面退出似乎是大势所趋。

三大运营商公有云突围之路:摆脱华为 拥抱BAT

威瑞森和美国电话电报公司;t氏慢性病也出现在国内三大运营商身上。

通信行业是全球标准化体系最完善的行业。通信运营商已经习惯了传统的运营模式,即在购买合格产品之前制定技术标准,在进入网络之前根据标准进行测试,甚至在各种标准化组织的框架下与通信设备制造商一起运营和维护。进入云计算新领域后,他们无法适应it和互联网从使用习惯到管理流程的技术创新和进化迭代,其人才积累大多集中在通信领域,这严重制约了他们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实力和应用能力。

三大运营商公有云突围之路:摆脱华为 拥抱BAT

此外,与通信行业运营商之间的同质竞争不同,云计算将信息技术、通信和互联网市场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规模更大、范围更广的新的竞争市场。产业链中的所有环节都集中在下游,各自领域的龙头企业直接竞争,这对包括通信运营商在内的所有参与者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云计算领域三大运营商的竞争对手包括以创新为导向的互联网企业、技术实力雄厚的it厂商以及在金融、电力等垂直行业具有垄断规模的大型国有企业。就连网络设备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华为也成了一个需要被击败的对手。描述云业务市场三大运营商的情况并不夸张。

因此,笔者认为,三大运营商应该对自己在云计算领域的战略定位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以帮助自己依靠竞争与合作的策略,在公共云市场上突破混战。

(一)云计算运营商的战略定位

虽然业界对云计算有很多定义,但其根源在于亚马逊等互联网公司不愿在it建设上投入更多资金,于是他们另辟蹊径,拿出云计算技术来摆脱传统it厂商的控制,从而达到降低it成本投资的目的。通信运营商也搭便车,成为云计算技术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It支持系统是三大运营商的枢纽。以中国移动为例(见下图),其每年在it资源和数据平台等it支持系统上的投资接近100亿元。可以看出,三大运营商都是彻头彻尾的it消费者,他们也深受传统it厂商销售模式的影响,如硬件绑定和软件定制。因此,利用云计算技术,整合和虚拟化it资源,建立统一的业务系统it支撑平台,在运营商企业内部逐步构建私有云,应该是三大运营商在云计算领域的主要战略方向。

三大运营商公有云突围之路:摆脱华为 拥抱BAT

然而,由于负责it支持能力建设的三大运营商的it部门或业务支持部门是公司内部的支出部门,其关注度低于通过海外业务直接为公司带来收入的政企客户部门,因此政企客户部门推动公司参与公共云服务市场竞争的呼声超过了内部IT私有云建设的需求。

然而,与运营商在it私有云建设中带来的效率提升和成本节约相比,国内150亿的公共云年市场规模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以第一个宣布云服务收入的中国电信为例,其2016年的云服务收入只有15亿。可以说,其主要基于基础设施idc托管和带宽销售的收入同期接近160亿元。

因此,三大运营商不应本末倒置,过分抬高公共云的战略地位,轻视内部it基础设施的私有云建设。作者建议,在战略定位上,三大运营商需要明确云计算是一项基于互联网的it业务,应重点优化内部it支持资源。首先,他们应该专注于利用云计算技术提高业务支持的灵活性和低成本,以满足公司网络业务发展和数字化运营的转型需求,然后考虑如何向外界提供公共云服务。

三大运营商公有云突围之路:摆脱华为 拥抱BAT

(二)运营商的公共云竞争策略

国内三大运营商的公共云服务主要是为to b开发的,属于集团客户市场,在运营商的业务收入地图中所占比例很小,而公共云服务只是集团客户部为to b客户提供的众多服务之一,现阶段属于“边缘业务”。因此,与将公共云作为重要业务方向并全力以赴进行战略投资的互联网公司和it厂商相比,公共云市场三大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更具趣味性和试探性,其竞争的焦点更集中在三大运营商之间的“你做什么”内斗上,这是a到c市场竞争在b到c市场上的延伸。

三大运营商公有云突围之路:摆脱华为 拥抱BAT

因此,笔者认为,在传统的竞争模式下,三大运营商能否依靠联合连横的竞争合作策略,与其他阵营的玩家结成联盟,通过强联盟的跨境合作寻求利益最大化和压制同行,将成为三大运营商突破公有云的最佳选择。

在市场实践中,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三大运营商也向阵营外的力量开放,希望将平台级、应用级和服务级的合作伙伴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相对紧密的生态联盟,其中中国电信与华为的合作以及中国联通与阿里巴巴的合作最为引人注目。

1.不可靠的解决方案供应商

中国电信与华为的合作最初是运营商与解决方案提供商合作共同构建公共云服务的模式。双方于2015年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并于2016年联合推出了天一云3.0产品和服务。国际市场研究机构idc发布的《2016年中国公共云市场统计》显示,中国电信以8.5%的市场份额在国内公共云领域位居第二,领先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一大步。

然而,随着华为在2017年3月高调宣布进入公共云市场,双方合作的前景突然蒙上了阴影。

自华为作为云解决方案提供商进入云计算领域以来,它一直在推广其集成云解决方案,口号是让运营商实现数字化转型,这一口号已被德国电信、西班牙电信和中国电信等主流运营商所接受。按照华为负责技术解决方案、运营商负责运营的模式,公共云领域的战略合作一度被称为“公共云的第三条路线”。华为领导层也多次表示,华为在公共云市场采取了优先与电信运营商合作的模式,作为公共云服务的推动者,协助电信运营商实现业务转型。

三大运营商公有云突围之路:摆脱华为 拥抱BAT

然而,就在几个月内,风向突然改变,华为轮值首席执行官在中国生态合作伙伴大会(China Eco-Partners)上高调宣布,“从2017年起,华为将大举投资建设基于公共云服务的开放公共云平台。”

随后,新成立的云部总裁郑业来进一步解释道:“华为过去30年的商业模式是P;这表明华为已经下定决心,采取行动,将自己作为运营商云服务推动者的角色完全转变为公共云市场的直接竞争对手。

由于政策原因,华为的公共云服务只能在国内市场开展,因此中国电信首当其冲受到影响:

在白热化的公共云竞争中,依靠华为技术和购买华为产品打造的天一云能否在技术和成本上超越华为云?

此外,如果不及时与华为脱钩,中国电信未来的云平台业务发展和技术升级将被迫依赖竞争对手,天一云3.0的后续发展确实令人担忧。

正如在互联网上流传的那样,华为进入的市场将很快变成焦土。在云服务领域,首先要燃烧的是政府云市场。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府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发布,政府云建设成为近期市场竞争的焦点。三大运营商凭借其市场影响力和网络优势,将政府云视为一个不可避免的市场,并不惜在一些招标项目中以激进的价格强行切入市场,以获得稳固的立足点和长期回报。

三大运营商公有云突围之路:摆脱华为 拥抱BAT

然而,华为角色的变化使得这个市场突然发生变化。自2017年以来,华为创始人任频繁走访地方政府,先后与贵州、江苏、四川、陕西、陕西、广东、浙江、湖北等省的省委书记、省长会面,并与各地地方政府就云计算、大数据、智慧城市等领域达成战略合作,远远超过通信运营商阵营。

最近,在一些省份的政府云招标中,出现了华为与运营商同台招标的场景。对经营者内部人员的形象评价是,养了多年的狼终于向黄金所有者露出了牙齿。

2.优势互补的互联网公司

过去,通信运营商和互联网公司过于强调竞争关系,ott和管道等话题在两大阵营之间制造了紧张的气氛;然而,随着通信运营商进入4g时代,数据服务成为收入的主流,运营商逐渐认识到行业的变化源于技术进步和业务创新,通过跨境合作实现双赢比在封闭中挣扎要好。

中国移动首席执行官李越在最近召开的2017年度股东大会上明确表示,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可以带动流量增长,并认为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可以改善客户体验,保持流量稳定增长。

因此,三大运营商与以英美烟草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开展各种业务合作的同时,他们也希望跳出沟通圈,从ict的角度促进组织转型。通过与互联网公司合作,通信运营商还可以利用外部力量推动其组织结构和运营理念实现强制更新,从而更好地适应行业变化和业务转型。

处于混合改革暂停期的中国联通在5.17电信日宣布,将与阿里巴巴联盟推出混合云解决方案。根据联通官方网站的披露,双方的工作将分阶段进行。首先,双方的资源池将通过专线互联,联通沃云和阿里巴巴云将形成一个混合云,彼此的用户可以到达,以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相辅相成,真正帮助企业实现1+1;2.提高业务能力。

三大运营商公有云突围之路:摆脱华为 拥抱BAT

此前,沃云联通和阿里巴巴云的市场定位相对清晰。阿里巴巴云主要面向互联网电子商务客户和一些工业企业,而中国联通的主要客户是政府和国有企业。这一次,双方将在混合云市场形成合力。据联通官方网站介绍,“沃云联通和阿里巴巴云已经形成了一个双赢的云生态,各行各业都将享受到此次合作的成果。”

因此,与华为和中国电信相比,一方购买另一方的技术和设备,而另一方使用相同的技术和设备在市场上与买方竞争,阿里巴巴和中国联通结成联盟,旨在实现云空之间的互操作性、云能力互补和云市场的双赢,双方都愿意将此作为行业内成功合作的范例。

我相信,公共云市场上这两个矛盾的合作先例也将影响中国移动的竞争选择:中国联通先起飞,华为后来咄咄逼人。虽然移动力量强大,但在公共云市场上难以独善其身,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腾讯与甲骨文合作、万达与ibm结盟等新闻不断涌现。

结论:

因此,三大运营商的公共云混战在2017年留下了两个悬念。首先,中国移动将向谁伸出公共云市场联盟与合作的橄榄枝:渴望抢占公共云市场领先地位的互联网企业?还是需要扩大国内登陆规模的海外巨头?其次,在中国电信和华为已经成为竞争对手的背景下,双方的合作将如何继续?是不是双方划定了各自的势力范围,并明确不互相侵犯?还是中国电信脱离华为,投资互联网企业?

三大运营商公有云突围之路:摆脱华为 拥抱BAT

我相信市场很快会给出最终答案。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三大运营商公有云突围之路:摆脱华为 拥抱BAT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63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