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632字,读完约14分钟

今天是陈梦家先生诞辰108周年的日子 4月14日,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与中华书局共同举办的陈梦家纪念座谈会在北大静园举行。 会议学者从陈梦家的学术贡献、著作的整理出版、明清家具的收藏、对戏曲的沉迷和欣赏等多方面缅怀了这位独创且有很大影响的学者。 出席者拍照,为了纪念陈梦家访问芝加哥大学东方研究所75周年,庆祝《陈梦家著作集》的出版,芝加哥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教授夏威夷带来了芝大东方研究所所长签署的文件,特别是4月14日是“陈梦家日”。 芝大东方研究所将4月14日定为“陈梦家日”的陈梦家著作的最新出版动态据中华书局总顾青介绍,陈梦家诞生108周年之际,《美国收藏中国铜器集录(定补本)》共3册,出版了《中国铜器综述》和英语原稿(影印)。 “陈梦家于1944-1947年在美国独自调查中国铜器后,留下了英语原稿,一共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中国铜器综述》,第二部分是图录。 出版的过程非常锁定。 陈先生留下了英语类型的原稿和照片,打算在美国出版,但由于各种理由被搁置,不知道留在美国的书的原稿在哪里。 陈先生带着复印件回国准备出版,结果被划分为“右派”,因此搁置,图录部分直到1962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书名改为“美帝国主义掠夺的我国殷周铜器集录”,著人的名字也被隐瞒了。 这个版本现在在拍卖市场上价格很高。 《中国铜器综述》自72年淹没以来,至今出版。 《中国铜器综述》《美国收藏中国铜器集录(定补本)》补充了2位作者的自序和845个铜器图像,通过扫描原照片和拓片,追加了40张照片和器号。 《中国铜器综述》根据英语稿本进行翻译,纠正原著的谬误,探讨了相关的参考文献和资料。 《美国收藏的中国铜器集录(定补本)》、《中国铜器综述》的英语原稿是陈梦家打字原稿的首次发售,其中也有陈先生的撰写笔记。 芝加哥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教授夏含夷说母语从英语学者的角度出发,陈梦家的英语水平非常高。 除了今年新出版的这三本书,《陈梦家诗文补编》正在编纂中,《北欧所藏中国铜器集录》和《加拿大所藏中国铜器集录》两部原稿正在整理,《陈梦家编年诗集》正在编辑中,预计明年出版。 陈梦家著作的整理事业主要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世民负责 1979年,王世民在夏奈的主导下,开始整理陈梦家的学术著作,20年后终于陆续出版。 王世民在陈梦家研究甲骨文、铜器、汉代简派遣及其他方面死板,自成体系,取得高水平的学术成果,其论萧旁征博引,逻辑严谨,往往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由此他 在研究做法中,陈梦家接受现代考古学的理念,根据资料进行文史类型学的分解,重视多方面的关联和应对,谋求相关资料的彻底整理,为青铜器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王世民在《中国铜器综述》的译者序言中,译者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王睿、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曹菁和首都师范大学史学院副教授田天介绍了这一著作的基本情况:“《中国铜器综述》介绍了研究方法和材料、研究简史、重要出版物、考古挖掘 迄今为止有两个性质相似的著作:容庚于1941年出版的《商周彝器通考》中附上陈梦家《海外中国铜器图录》的《中国铜器概要》 《商周伊器通考》的上篇由原始、发现、类别、时代、碑文、图案、铸法、价值、除锈、拓墨、仿造、辨别假、废弃、收藏和著录十五章组成,是青铜器相关的文献记述。 其中的“类别”项目,从以往青铜器按器名顺序尊崇钟鼎以前就流传下来,第一次按用途将青铜器分为餐具、酒器、水器及杂器、乐器。 “中国铜器概况”分为时期、地区、国族、分类、形制、文饰、铭辞、文案、铸造和鉴定十章。 开头把青铜器分为五期、第一期商、商周、周初。 二期西周全期第三期平王东将迁移到春秋末。 从第四期春秋末到秦统一第五期秦和两汉的全期 阐述了不同时期青铜器的地域分布、民族移动中器群的变化,列举了分类、形制、文饰、铭辞、文案、铸造等方面青铜器的一些变化和优点。 青铜器分类使用“商周伊器通考”“类别”的分类标准 《中国铜器综述》是《中国铜器概要》的全面修订和扩展,顺序调整以分解青铜器的时代优势后得出分期结论,使行文更逻辑一致,分期也更细分合理。 《中国铜器综述》英文稿芝加哥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潘思婷详细介绍了陈梦家这段时间在美国的学术活动:陈梦家从1944年12月到1947年9月在美国写了《美国收藏中国铜器汇编》和《中国铜器综述》,100名相关人员 1945年,陈梦家到达芝加哥大学,计划进行为期9个月的教育活动和个人研究。 陈梦家的美国之行是太平洋两岸学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在费正清、梅李琦、金岳霖等的努力下,陈梦家在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下去了美国。 在芝加哥大学东方研究所,陈梦家积极授课,参加现任教授的讨论,进行中国艺术研究,翻译了一点中国青铜器的碑文,并做了注释。 在此期间,陈梦家认识了许多美国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为他从不同学科的角度看待自己的研究课题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陈梦家与艺术史学家巴赫霍夫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后者也影响了从艺术风格的角度进行青铜器研究。 根据《中国铜器综述》的英语原稿,陈梦家的撰迹除了广泛参观博物馆外,陈梦家认识了卢芹斋,后者成为了收集青铜器资料的最有力助手。 卢芹斋为陈梦家提供了活跃在美国的艺术家和收藏家名单,拍摄了青铜器的照片和拓片,提供了数百张青铜器的照片。 陈梦家从1945年到1946年在美国进行了三次收集青铜器资料的旅行,回国前从芝加哥去了欧洲,继续访问了各大艺术博物馆和有名的收藏家。 之后陈梦家去了夏威夷和洛杉矶,这个阶段收集的材料没有出现在英语手稿中,而是补充到中文著作中,体现了陈梦家著作的持续完整性和丰富性。 陈梦家的学术研究参加者讨论了陈梦家学术的许多方面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苏荣誉研究员以“陈梦家先生中国青铜器的技术观”为题发表了意见。 首先,苏荣誉研究员介绍了陈梦家在中国青铜器研究行业的研究。 他指出《中国铜器概要》、《中国铜器风格》、《殷代铜器》、《西周青铜器断代》、《寿县蔡侯墓铜器》等是陈梦家先生青铜器研究中的重要著作。 其次,苏荣誉研究员讨论了陈梦家研究青铜器的重要参照。 他认为叶慈( walter percival yetts )、高本汉( bernhard j. karlgren )、郭沫若、梅原末治、郭宝均、容庚、李济、唐兰、罗兰。 其中,郭沫若对陈梦家影响最大,影响了陈梦家研究的整体结构和追求。 随后,苏荣誉研究员介绍了陈梦家对中国青铜技术知识的跟踪。 一般金石学家不在乎青铜技术,但艺术史和考古学家关注青铜技术。 陈梦家的青铜技术知识主要来自阅览,主要包括叶慈、近重澄真、道野鹤松、梅原末治、小松茂、郭宝均、王献唐等著作。 “西周青铜器断代”苏荣誉研究员还论述了陈梦家先生的中国青铜器技术观。 1954年,在《殷代铜器的合金成分及其铸造》的文章中,陈梦家首次提出“考工记六齐”是非常理想化的工作,价值有限。 另外,在本复印件中,陈梦家讨论了小屯青铜遗迹的铸造示范及其要求,以及失蜡法的同型、器的关系。 苏荣誉研究员认为陈梦家对青铜铸造的看法是正确的和有远见的。 最后,苏荣誉研究员痛恨陈梦家先生55岁去世,表示如果老师继续研究青铜器,中国青铜器研究需要更大的突破,局面将早日改变。 《殷虚卜辞综述》据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董珊介绍,自1899年王懿荣发现甲骨文以来,至今已有120年的历史。 在甲骨文史上,1956年出版的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正好处于持续的中坚点,是否有替代的地位。 “据陈梦家统计,在发现甲骨文的50年前,甲骨文超过9万张,约为著录发表的三分之一,各类研究论近千种。 现有甲骨学成果需要整理,之后的研究方向需要尽快指定,学术史需要总结。 《综述》总结了前人、现代学者以及作者自己的研究成果,详细论述了研究史、语言复制、分期断代、方国地理、政治宗教、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问题,以广度和深度代表了当时最高的研究水平,并基本上阐述了之后甲骨学研究的所有局面 至今仍是甲骨学入门和深入研究的必书 “《总论》出版后,有李学勤《评陈梦家《殷虚卜辞总论》(《考古学报》1957年3期)和裴锡圭《评《殷虚卜辞总论》(《文史》第35期)。 在《总论》中,陈梦家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这里的简单评价不全面,先举两分。 “关于汉字类型的《三书说》 《总论》指出象形、假借、形声是古汉字的三种基本类型。 这种看法是对唐兰象形、象义、形声三书的批判和迅速发展。 裴锡圭的《文案学概要》肯定了陈梦家的看法,迅速发展对表意、假借、形声三本书说。 近年来,黄天树提出了以有声字和无声字为汉字结构的两种基本类型的“二书说”(《关于汉字结构的新框架》、《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1期),继续迅速发展陈梦家的观点。 所以,陈梦家三书说的影响非常大 “关于甲骨文分类断代研究的贡献 现在,甲骨文学界遵循李学勤于1957年《评价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提出的分类和断代分为两个阶段的断代做法。 但是,追溯学术史,断代的做法经历了许多复杂的研究和实践过程。 1932年董作宾《甲骨文断代研究例》奠定了断代研究的基础,特别是董作宾的《贞人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但是董作宾似乎认为同一时代的甲骨文应该有同类的书法、语法、事类等。 因为把甲骨文分类和断代搞混了。 陈梦家《综述》没有充分明确指出分类和断代是两个步骤,但认为不同字体的卜辞属于同一时代,所以他在实际操作中,把分类和断代分成了相当两个步骤。 陈梦家首先是把字体分类的重要性放在贞人之上的学者,他创造的宾组、师组、子组、午组、出组、几组、黄组等组名,至今仍多用于学术界,可以说他的许多断代结论也几乎可靠。 从董作宾到陈梦家、李学勤,再到近年黄天树的《殷虚王卜辞的分类与断代》(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是将考古类型学引入甲骨文断代,取得支配地位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陈梦家第一个角色获胜的工作很难消失 “最重要的是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整理出土文献学术范式的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近代中国的人文学科普遍引入西方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要求学者传递系统的科学知识。 没有系统整理的出土文献资料,和一旌散珠一样。 陈梦家的《殷虚卜辞综述》可以从小处着手,着眼于大处,是出土文献学和西方社会学著作范式相结合的代表作。 陈梦家在出土文献治疗中极为广泛,他还完善了《西周铜器断代》、《汉简后述》等体系,论述了深刻的通论性著作,大大提高了出土文献作为历史研究史料的价值。 要写好通论,作者需要有扎实的历史和气魄,不知道比细枝末节的发明创见难好几倍。 像陈梦家那样当时罕见的通才学者,在学科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越来越少见了。 所以,陈梦家的《殷虚卜辞综述》尽管当时有点问题,今天看一些知识不可避免地老化,但作为学术史的著作典范,长期以来是新的,经得起新世纪的检查。 “陈梦家的音容笑容参加者中,很少有机会见到陈梦家本人。 北京燕山出版社的前总赵也回忆了认识陈梦家的经验。 根据他的回忆,从1957年到1960年的三四年间,他经常和陈梦家先生接触,每月至少两三次,经常每周见面。 他说自己的父亲和陈梦家在忘年会上,自己的家也成了陈梦家心情最黑暗的时候放松身心的地方。 陈梦家在芝加哥大学赵也的记忆中,陈先生有广博、丰富的文化修养和基础。 陈梦家在20世纪30年代末成为诗坛的重要人物,不久就转移到了考古学的研究上。 从此,中国诗坛少了一位诗人,考古学界升了新星。 赵也刚认识陈梦家的时候是89岁,陈梦家非常尊重孩子的好奇心和有趣,指示小时候的赵也画画,带他去看戏。 陈梦家在戏剧方面合并积累,不仅欣赏京剧,还欣赏地方剧,写了很多戏曲评论文案,出资支持邯郸曲周的豫剧团。 赵也认为陈梦家不仅在专业行业取得了很高的成果,在戏曲、音乐、家具等方面也有广泛的知识和有趣。 这种融合的能力值得后辈学习。 赵晖陈梦家的亲属陈梦家夫人赵罗蕜侄女赵晖也想起了和陈梦家夫妇的交往。 赵晖记忆中的阿姨陈梦家是温和的儒教,总是沉浸在学问里。 陈梦家在古文案学、考古学、甲骨文、青铜器等行业非常建立,在赵晖心中,陈梦家的诗给她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姑父用感情写诗,用纯粹的感情表达,读他的诗,是他那样的人。 “陈梦家的治学精神在会议的最后,李零教授感叹“余生也晚”,不要想见陈梦家先生的人。 我只能读陈梦家的著作来缅怀那个人。 李零教授认为陈梦家作为古文案研究的第三代学者,做出了非常出色的学术贡献。 陈梦家在学术上有博通的优势,从甲骨文到汉简,所有的旧文案门类几乎都参与了,同时各方面都进行了非常系统的研究。 陈梦家在清华大学从李零教授看来,陈梦家从诗人向学者的转变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 他说诗人需要很多宝贵的品质,包括诚实的爱和有趣,还有丰富的想象力。 在我国老一辈的复印学者中,郭沫若先生原来是文学家,王国维先生也最先对文学感兴趣。 同样,陈梦家也从文学转向了考古学。 他作为诗人的想象力有助于考古研究,他的爱也不费力地进行研究,把考古视为生命、生活的一部分。 李零教授还提到了如何认知陈梦家在学术研究中的不足之处。 他说,后辈给陈梦家的著作无疑是无害的,可以促进学术进步。 陈梦家在从事学术研究时,多有热情,突然对某个主题感兴趣时说要做,说要学习,集中阅读相关资料,非常投入。 但是陈梦家不是工作的人,不会反复讨论自己在论证中是否犯了错误。 换句话说,陈梦家先生不追求完美,所以研究中难免犯一点错误。 李零教授说,陈梦家先生的治学精神,特别是他爱诗般热爱学术的精神值得晚辈学习。 李零感慨万千。 陈梦家和王国维的命运相似。 两个人都爱文学。 都在50多岁的时候去世了。 我很遗憾。 最后,李零教授用一句话概括陈梦家先生的治学优势。 他知道大理管理小道理。 (本文来自澎湃信息,越来越多的原始信息请下载“澎湃信息”APP )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热门:陈梦家诞辰108周年:“他知道大道理管着小道理”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66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