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688字,读完约9分钟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即将到来,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平等相处的博物馆:多元与包容”。 博物馆不仅要收藏展示过去实体的存在,还要努力成为与公众的“多文化评价平台”,博物馆不再是“文化孤岛”,而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纽带。 湖北省现有馆藏珍贵文物94887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679件,国家二级文物7907件,国家三级文物84301件。 史明知道现在,知道教训,今天带大家去湖北国宝级文物的收藏世界,是一品历史悠久的河流中的荆楚绝代风华。 国宝级文物湖北省藏1978年曾侯乙墓出土的国宝级文物曾侯乙墓于1978年在湖北省随州环鼓墩发掘,墓主曾侯乙是战国初期的曾国藩。 曾侯乙墓出土的文物包括青铜礼器、乐器、竹简、玉器、兵器、车马器、漆木器、丝织品等,达1万5千余件。 这些珍贵的国宝级文物现在藏在湖北省博物馆 曾侯乙编钟编钟是古代打击乐器,是周代礼乐制度的物化形态之一,象征着所有者的权利。 流行于西周和春秋战国时代 曾侯乙编钟共计65个,分三段八组悬挂在曲尺形的铜木钟架上,包括上层19个纽扣钟、中层33个甬钟、下层12个甬钟和1个鞅钟。 所有的表都能演奏三次呈现音阶的双音,所有的表都有12个半音,可以旋转宫殿。 钟体、钟架及钩子上有3755字错金碑文,分别是标音碑文和楚国、曾国、郑国等诸侯国的乐律。 曾侯乙编钟的出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代表了中国先秦礼乐文明和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 曾侯乙编磬编磬、古代打击乐器、石磬编挂在架子上,能打旋律,经常与编钟合奏《金石之声》。 曾侯乙墓出土的编制磬由形状若倭文、大小不同的32张磬组成,由石灰石和大理石磨成,磬上刻着编号和乐律碑文。 经过复原研究,该编磬音域跨越三个八度,十二半音俱全,音色清晰,有独特的特色。 曾侯乙联禁止铜壶周朝灭商后,周王吸取了前朝奢侈亡国的教训,将盛酒器的器皿命名为“禁”,警告民众禁止饮酒。 铜禁出土很少,迄今为止国内外只发现了4起,这是湖北省首次发现。 曾侯乙墓禁止铜,放置两个身体大的铜壶,形状雄伟奇怪,两个龙安装在瓶子上成为瓶子耳朵,瓶子的身体装饰蟠纹,瓶口设计成镂空,两瓶内壁铸造着“曾侯乙作用终了”碑文 曾侯乙铜鉴罐这是古代用于冰(温)酒的器具,由内外两个器具组成,外部是鉴,鉴内置一个罐。 印章和尊罐上装饰着变形蝎纹、钩连纹、茎叶纹等,两者之间有很大的间隙,夏天加冰,冬天储存温水,尊罐内加酒,可以喝“冬暖夏凉”的酒。 这个器皿结构多杂,形状多变,工艺精湛,具有特殊用途的大型酒具,曾侯乙墓,两个出土,形状、纹饰、大小相同。 曾侯乙铜鹿角立鹤曾侯乙铜鹿角立鹤,鹤头、颈和鹿角有错金几何纹样,其他部位有铸造和镶嵌的云龙纹,造型独特,是独特风格的青铜技术精品。 鹤和鹿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可以把鹿角插入鹤头,两者合一称为“瑞鹤”。 古人让仙人上车称之为“鹤俞”“鹤驾驶”,这个器皿可能反映了死者从坟墓主人棺材一侧变成仙人升天的思想。 曾侯乙铜尊盘尊是盛酒器,盘通常是水灵巧的,两者合为一器,尊内盛上混合香草汁的酒,祭祀时为提供尸体而酌量,客户礼时酌量饮酒。 器物纹饰复杂,贫穷极富,其精巧达到先秦青铜器的极点,特别是沿器口的镂空装饰,透视有几个层次,采用无蜡法铸造。 这个发现证实了在二千四百年前的战国初期,中国的无蜡铸造技术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云纹金杯和漏短这杯是模仿铜的金制容器,反映了坟墓主人的特殊身份。 重量2156克是目前看到的我国先秦金器中最大的重量之一。 直口、角唇、浅腹、平底、三个凤颈形矮脚,腹上部有两个对称的环耳。 盖子比嘴大一点,盖子沿着三个等距离的外卡。 盖子上有一个圆形捕手 盖面和杯口下饰莫尔条纹、丝带、钩雷纹、蟠纹等 一个内放金漏刀,方柄圆,器身穿孔使龙纹变形。 十六节龙凤玉饰整体像一条大龙,都刻在五块玉材、一个玉环和一根玉销可动卷的16节上。 用浮雕、浮雕、雕刻等技法雕刻成37条龙、7条凤、10条蛇,装饰着谷纹、云纹、斜线纹。 出土时这个玉饰放在墓主的头部,可能是冠玉缨(帽子带)。 储酒器大尊罐大尊罐即大酒壶或大酒桶 曾侯乙墓有形状、大小相同的两个出土,器物内壁有两个模具接合的痕迹。 铸造时,先铸造上半部分,再据此铸造下半部分,完成全器的铸造,这就是铸造技术。 这两个大铜尊罐是现在考古发现的最大的青铜酒器,肩上铸有“曾侯乙作持用末”七字铭文。 湖北省博物馆展出的这个高126厘米,最大腹径100厘米,重327.5公斤。 1965年湖北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的国宝级文物越王勾践剑越王勾践剑,剑长55.7厘米,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重875克。 剑的最初有11个同心圆,剑身上复盖着黑色菱形的暗纹,正面附近刻着两行八字鸟篆铭文。 “越王勾践,自作用剑”,剑格的正面和背面,分别用青琉璃和绿松石镶嵌着美丽的纹饰。 越王勾践剑刃薄锋利,无锈,春秋时代至今寒光袭人,名为“天下第一兵”。 现在躲在湖北省博物馆 彩漆凤鹿木雕座屏彩凤鹿木雕座屏,设计奇巧,雕刻精美,色彩鲜艳,是战国时代楚国漆器技术的代表作品,屏两端接地,中部悬空,屏周围放长框,屏内透着风鸟、鹿、虫蚀、蛇。 外框除顶部外,其余部位用红、蓝、银灰等颜色描绘变形风鸟纹、卷云纹、兽纹等图案。 现在躲在湖北省博物馆 误金银龙凤铁带钩就是所谓的“带钩”,原来是古人用于腰革带的“带钩”,通常在10厘米左右,埋葬的带钩通常出现在死者的腰部,而这个“误金银龙凤铁带钩”出现在死者的头上。 带钩弧长46.2厘米,宽6.5厘米,钩为龙头形,用金片、金线嵌入眼睛、耳朵、鼻子、嘴,正面用金线镶边,框内用金片、金线、银片嵌入龙四鸟和龙一凤三鸟两组图案。 带钩的用途需要进一步研究 现在躲在湖北省博物馆 1982年湖北江陵马山1号墓出土的国宝级文物龙凤虎纹绣罗(局部)龙凤虎纹绣罗,战国时代 刺绣地为灰色色素罗,经密每厘米40条,纬密42条,针法为链绣。 绣花线有红褐色、褐色、黄绿、土黄、橙色、黑色、灰。 柄长29.5厘米,宽21厘米,一侧是头花冠,两翼张开,脚踩小龙的凤鸟。 另一边是美丽的猛虎,扑向大龙,大龙呈抵抗状。 猛虎形状简洁,健康生动,是图案中最突出的部分。 现在藏在荆州博物馆 蟠龙飞凤纹绣浅黄绢被子(局部)蟠龙飞凤纹绣浅黄绢被子,战国时代 被子是正方形,长190厘米,宽190厘米,内下缘宽10厘米,内侧缘宽8厘米,上端中央部有缺口,有结合色筋的被识别,表面由25枚刺绣丝绸制成,中央23枚为蟠龙飞风纹绣,左右两侧各1枚 针法是摇滚刺绣,食物中是灰色丝线,内缘是红褐色刺绣丝线,内絮棉。 现在藏在荆州博物馆 田狩纹窗框(局部)田狩纹窗框是纬纱起花窗框和写实田狩纹,是先秦丝织物中罕见的作品,图案经面长17.5原米,纬向宽6.8厘米,经纬丝均为深棕色,花纬为土黄、钻青和红褐色王色,配置于北纬之间 图案简单,简单,有立体感,四个菱形上下排列。 上行右边是两人坐田车追捕猎物,左上菱形中间有隆起的小山,小山前-鹿慌忙逃走,小山中的一兽被射杀。 下行的两个菱形都是侍兽的图形 现在藏在荆州博物馆 湖北其他国宝级文物云梦秦简云梦眠虎地竹简,1975年出土于湖北云梦眠虎地11号墓,共1155个秦简,约4万字,几乎全部留下。 其复印件是关于秦朝时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件、医学著作以及吉凶时间的占有书,是为了研究中国书法、秦帝国的政治。 现在躲在湖北省博物馆 大玉戈大玉戈,商代前期 玉质仪战器长94厘米,宽14厘米,厚1厘米,被称为“玉戈之王”,1974年出土于湖北省黄陂盘龙城李家嘴3号墓。 现在躲在湖北省博物馆 漆自带画漆自带画,战国,1987年在湖北省荆门包山2号墓出土。 画面通长87.4厘米,宽5.2厘米,是土黄、橙色、海青、褐色4色漆,人物26个,骏车、骏车各画2次方、雁9只、狗2只、猪1头、树5根,构成聘礼行欢迎图。 画面由树木分为5段,以狗和猫为间隔,按剧情分为两大部分。 一部分由奔驰的车马、冠冠冠垂缨的乘车人、儒教衣青帻的随从、礼拜者组成,受雇来询问移动中的情景。 另一部分以慷慨的赞美和准备的骏车为主体,表现了主国迎接客人的场面。 现在躲在湖北省博物馆 卓纹铜鼓铜鼓,商代 商代的青铜鼓只有两个遗迹,这就是其中之一,1977年出土于湖北省崇阳县大市村。 呈横向桶形,上宽下宽窄,两侧鼓面无平坦纹。 滚筒上有枕头形的按钮,下面有脚凳,用于悬挂和安置。 太鼓是由云雷纹构成的俞餍纹,其外环简化为斜角形的能纹。 两端缘装饰乳丁三列,象征着用来盖太鼓皮的钉子。 这太鼓的纹样复杂不乱,简单产神,大有讲究。 现在躲在湖北省博物馆 悠悠荆楚孕育了数千年灿烂独特的楚文化、三国文化、辛亥首义文化、红色文化等,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物。 最近博物馆重新开放的日子里,带着家人欢迎湖北省的发现和认知越来越多的“国宝”。 越来越多珍贵的馆子带来越来越多的惊喜! 楚小游资料/省文化观光厅博物馆和社会文物处原标题:《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湖北博物馆藏着这么多国宝级文物! 》阅读原文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热门: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湖北的博物馆里竟藏着这么多国宝级文物!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66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