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401字,读完约11分钟
萧平《倭高士云林子造像》138厘米×69厘米
萧平《秋水莲池》138厘米×69厘米
萧平《台高于城阙》
萧平《杨凝式诗》
萧平《老渔翁》50厘米×138厘米
萧平《漫画墨彩书芙蓉》138cm×69cm
□林木
萧平在书画鉴定行业可能名声太高了,我以为他只是个著名鉴定家。 萧平在南京博物院工作了近20年,负责书画鉴定,先在徐汕秋学习,然后拜师鉴定界泰斗徐邦达,在故宫和国内各博物馆的品鉴字画上超过万件,可以说在这方面取得了成功。 我和萧平的接触是博物馆系统的古典艺术学术研讨会,或者美术史系统的学术会,所以给我的印象是萧先生一直是著名书画鉴定家、美术史家。 后来看了萧平的画,又吓了一跳。 他的画怎么那么多? 那么好吗?
当然详细调查肖邦先生的人生经验,他本来是学画画的。 其家庭不仅是书画的故居,更是耳目一新,从小形成兴趣,青年时期考上了江苏省国画院的专修班,得到了抱石、钱松喰、林散之、高二适、亚明、宋文治、魏紫熙等名家的指导,所以奠定了相当坚实的中国画基础 毕业后,进入南京博物院,从事书画鉴定工作,研究对象依然是书画本身的一套:风格、技法、工具、材料……画家出身的萧平先生在博物院工作和全国各地进行书画鉴定期间,接触了许多古代书画作品,宋元诸 萧平这样的鉴定技术和绘画实践相结合的自觉,是他的作文、画家吴■木绘画图、两人合作的《山水画以前就传来了技法解析》一书,明确了他这样的吃法以前就传下来了,通晓各家的本领。 当然,把自己的书画鉴定本领转化为绘画实践最好的说明是自己的创作。 南京博物院大约20年后,1981年,萧平回到了江苏省国画院。 这次回来,不仅是著名书画鉴定家,其身份已经回到画家的本职工作,是专业的一级画师。
明确楚萧平的这种经验,这种本事很容易理解他的绘画实践。 第一次读萧平的绘画是最直接最直观的印象。 也就是说,萧平的绘画风格、主题素材、技法类型极为多样,我们在当代中国画家中不太容易找到画家,风格、主题素材、技法类型变化很多,有人超过萧氏。 通观其画,主题素材论,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国画三大画科全部参与,也有人物和山水一体化的独特主题素材。 按风格区分,有水墨大写意。 我有水墨的小写意。 洒墨,洒彩,有院体密体。 我有水墨的写意。 蓝绿色,有彩墨。 有水墨重彩。 ……其中的一种类型是肖邦先生自己的创造。 像水墨一样写糨糊画青涩的画,是由院体工笔青绿变化而来的。 水墨重彩画法主要混合水墨用彩墨的流行画法强化色彩,形成墨彩重的画法。 萧平说:“中国画的形象体系具有不断的生命力。 掌握了那个理法后,可以自由地在造物和想法之间的广阔天地里奔走。 ”。 在具体的画法中,鉴定这幅书画的名人确实大量吸收了古今名家的风格技法。 有来自董源巨大斗篷的皈法,但用线更长更结实。 有吸收“四王”干笔渴墨的方法,但更明亮清洁。 有学王蒙牛毛皱,容易解开索皱纵向,有卷曲毛的。 有学抱石皱纹,豪放雅逸的人。 另外,也有学大千海粟泼墨的人……关于那种花鸟,青藤、白阳、八大、罐装庐,没有不学习的人……一个画家,杂学画史中这样的各派,不怕显山露水是罕见的。 想想看。 我好像在想鉴定界的另一位。 在鉴定界看到很多知识广泛有名的张大千,也是不会画画的人。 山水、人物、花鸟、鞍马、野兽,无不包括。 文人画、民间画、宗教画、宫廷画、南宗北派,什么都做不了。 画家能广泛地学习诸家,什么都不画,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有趣,表现欲望强二是很多知识广泛,有广泛参考的可能性。 那一年张大千学石涛真的乱了,是古人从风格到技法,从工具到材料所有的研究都滴水不漏的结果。 张大千从石涛追王蒙,从王蒙追董源,千年来大家的画风无处不在。 平时画家从哪里有这个本事? 萧平鉴定考证了几十年,画了迹画史,熟练,很有趣。 我自然地成为过普通人。 石涛画语录里说:“为了我,有我。 古胡子眉毛生不了我的脸,古心进不了我肚子的肠子,我自愿吵醒我的心,撕下我的胡子眉毛。 即使接触到一所房子,一所房子是我,不是我,而是房子。 天然授之也是,我古何师解不开? ”。 这种“古何师不解”的态度,必须以广泛看待博识为前提。 这是萧平得到了天独厚的地方。
当然,萧平这样的各种化古是我的许多方法并不意味着他没有独特的风格。 在萧氏的许多风格中,观察到一种画法严谨、造型密集,古风取材或现实写生,有重墨重彩的画法,在萧氏的许多风格倾向中有独特的特点,在中国画界同行的许多画风中也很突出 像萧平这样的画风又分为两种。 一种是古风,一种是现代风。 古风画法的主题素材的复印界限有古意,章法技法的笔墨也充满了古意,甚至“无处不在”。 但是画面充实,笔墨厚重,颜色明亮,风格出众。 像《龚贤诗情》《秋山云起》这样的秋山图是代表性的。 现代风格的重墨重彩多在国内外当地写生。 这样的作品的构图在现实世界中变化很多,笔墨技法也根据背景而变化,但不脱离中国的法则。 成像选项包括秋天红树般的色彩明丽、大绿色草原、丛生的花丛、红色屋顶、蓝色大海等,景色独特、境界广阔、色彩鲜明,这样的作品是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写生作品 异域景色的新情用新奇的方法做的,可以说笔墨成了心境。
兼具史论鉴定和书画实践,都有如此丰富的成果,萧平的学术创作受到现代画坛的关注不难理解。
林木,著名美术史论家,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四川大学教授。 )
笔墨——美的符号□萧平
多年前,我在南京博物院工作时,接待了欧洲访问团,参观藏画时,法国女性问了我一个问题。 “我最喜欢元代倪瓒的画,画中的境界使我向往。 什么因素促使他画格? ”。 我介绍了倪瓒的身世,她突然醒悟了。 “他的画就像他的人。 ”。
中国人说“文如其人”,画怎么比不上那个人?
山水画元代四大家之一的倪瓒,以画简洁的太湖山水而闻名。 就绘画的文案和章法而言,这是一个离不开古木竹石和“一水两岸”“浅水遥岑”的模型,他似乎非常简单变化很少,不出名。 但是人们极其难以忘记他,极为向往。
理由是“气韵”和“笔墨”。 其实,气韵也来自笔墨,毕竟是“笔墨”两个字。
倪瓒的山水画远承董源、巨然,近师赵孟頫和黄公望,又简洁地变化为自己。 察其笔墨,似乎又软又苍茫,枯萎,有意无意,淡淡疏离,冷逸超脱,无法形容。 它从作者清高傲慢的怀抱中走出来,受山川自然滋养,又渗透着清虚无为的释明思想……这是倪瓒笔墨给我们的感觉,是深层次的美的品尝和享受。
同样来自董、巨、赵、黄的王蒙绘画,与倪瓒疏简淡形成强烈的对比——它深密。 其笔墨为“乱头粗服”式,笔枯、毛、松、涩、聚、散、纠、柔、灵,又尽墨干、湿、浓、淡与苍、润、清、浊。 这样的笔墨,给了网民一种赏不完的感觉。
打开画的历史,再往后看:
沈周,“吴门四家”第一。 他的笔墨质朴、沉着、浑厚融合,又有青涩的力量。
“青藤白阳”开辟了大写意花鸟画的新天地。 青藤出白阳,白阳又到沈周了。 这种有传承秩序的豪迈笔墨也同样有很大的个性差异。 笔和墨,满是作者艺术象征的泥土,潇洒,狂暴,这成为了美的象征。
这一体类中的八大山人也以孤独疯狂的性格,制作了他神秘的通常笔墨——寂寞内敛,简略而奇怪。 “墨点无多泪点多”,混合着泪水的笔墨,表现出超尘拔俗的怪味和异趣。 这种美是普通人难追的,非同寻常。
另外,弘仁的荒寒寂寥,龙贤的雄浑苍郁,戴寿平的清隈雅逸,以金农的古风幼稚拙……他们各自拥有的笔墨格式,都不是他们美的象征。
笔墨是中国画,特别是具有文人画性质的中国画的专用词。 从小的方面来说,那是中国画的画法技能,也就是笔法,墨法。 大致上反映了特定的个性、教养和自然的默契。 这是中国画的核心和灵魂。 笔墨,有形状,不明确,没有规范的程序,没有固定的相状态,创造绘画的完美领域,有独立的审美情趣。 介于有形、无形之间的笔墨,是承载自然旋律和气韵,也承载作者人格和精神的活跃生命载体。
对成熟的中国画家来说,笔墨是他对美的个性追求,是他美的象征,从古至今,并非如此。 这个符号体现了画家的发现和创造。
前贤们的各种发现和创造成为光荣的历史遗迹,这些遗迹完全可以归结为一系列美的象征,后学对前贤的临摹,是对特定美的象征的参考和采用。 参考、录用、发现、创造、美的象征越来越丰富多彩。 石涛说的“借古开今”符合这个法则。
进入笔墨复印件,完成了中国特有的书法艺术。 宗白华认为中国人写字会成为艺术品。 首先有两个要素。 “一是中国字的开始是象形,二是中国人使用的笔。 ”。
赵孟頫有首诗。 “石如飞白木如08;,写竹子还需要八法通。 有些人能做到这一点,你应该知道书画本来是一样的。 ”。 他以书画一致为例告诉人们,最一致的是笔墨。
笔者在天津看过两张吴昌硕晚年的作品,画葡萄,题为“草书笔意”。 写风竹的话,题为“月明满地金错刀”。 两幅图都以书为画,区别只是字体的不同。 笔墨是书法,同样是美丽的记号。
丰子怡的《艺术三昧》一文中,写道:“如果绝对有完全的艺术品这个字,任何一个字或一笔都一定表现出了整体的倾向。 把任何一个字或一笔变成一个样子,整体也要全部改变。 另外,除了任何字和一笔,整体都不成立。 换句话说,一笔表现全体,一笔看全体,全体只有一个人。 ”。 他认为中国画论所谓的“气韵生动”靠笔墨生动。
于是,我想起了朱光潜先生说的话。 “欣赏中包括创造,创造中也包括欣赏。 创造和欣赏都要看意境,塑造形象,基于想象和感情。 ”。 所以书画以前就刊登了各种形式的美的符号,需要有学养、感情、想象力的智者发现、欣赏和研究。 这是宝贵的美矿藏的开发!
萧平县
别署平之,戈父。 室名是爱莲居。 1942年出生于重庆,扬州人。 1963年毕业于江苏省国务院。 经过书画鉴定工作在南京博物院19年。 集书法、国画、鉴赏、史论、收藏于一体。 绘画不拘泥于形式,借古开今,清新脱逸。 作品收藏在故宫博物院等国内外十多个博物馆。 1983年以来,应邀参加美国和欧洲、亚洲各地的讲学和考察,出席了国际艺术史的上层论坛。 出版《墨缘》、《画坛儒风萧平艺术人生》等书画集近30种和《山水画以前流传的技法分析》、《龙贤研究》、《鉴识傅抱石》、《丹青论古今》、《萧平之书、画、鉴、藏、论》等研究专业书籍10余部。
现在江苏省国务院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扬州大学、西南大学兼任教授、江苏省美术馆、南京博物院鉴定顾问、故宫博物院客座研究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院研究 西陵印社艺术品鉴定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江苏省艺术品鉴定判断委员会书画鉴定中心主任、南京大美堂书画监藏社长、江苏省美学学会副会长、江苏省书画联谊会副会长、江苏省海外联谊文化艺术委员会主任、江苏省政协书画室顾问。 江苏省第七、八、九届政协委员。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鉴千年之书画 集众长归自我”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69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