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76字,读完约3分钟
1月13日,北京大学教育部发布了《清华大学部分高质量课程关于本校本科生开放选项的通知》。 通知指出,为了丰富学生的选择,加强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学术和学生交流,北京大学教育部和清华大学教务处的研究决定相互开放了部分本科课程。 年春学期,清华大学向北京大学本科生开放了12门高质量的课程,共计15个班次,170个名额。 此外,清华大学也发表了通知,明确了年春学期,北京大学27个本科生通知的核心科目的一部分名额对清华大学的本科生开放。
两个中国顶尖的高中互相开放课程,对学生来说是好消息。 但是有人说要享受这种福利,必须考上清华大学、北大。 其实,即使不是清华大学、北大的学生,也可以上两所学校的课。 据清华大学网站“数据清华”介绍,该校现在开设了253门在线课程。 北京大学的官网“教育教学”频道下面也有“慕课”栏。 顶级高中不是所有人都能参加,但他们的一些课程是所有人都能共享的。
这么说来,高中之间互相开放课程也不是信息。 年,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签署了战术共同体合作框架协议,互相开放相关课程,认识单位,互相免除学费。 年,华中师范大学与武汉理工大学签订了战术合作协定,两校开放课程相互选择,相互认识单位。 年,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8所大学组成了“长三角大学合作联盟”,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推进长三角地区本科大学单位的相互认识。
多年来,这些合作项目现在进展如何,笔者没有找到后续报道。 但是,从清华大学、北大互相开放课程的讨论来看,高中之间这种合作的普遍性还很低。 高中的相互开放课程看起来很美,实际效果怎么样? 我们还得擦眼睛。
在大学从事招生推广事业的一位老师告诉我这几年与考生和家长接触,最多的问题之一是“能否补习双学位”。 为此大学想了很多方法,给了学生尽可能多的学习机会。 但有一次,这位老师在和学生说话时意外地发现了一件事。 他以为大三学生周末会忙于学位课程,但实际上他班15个学生没有一个拿到学位。 大家的理由是自己的专业课很忙,没有补习其他课程的精力。 一想到两年多前的考生和家长们的雄心壮志,两年多后的现实就这么辛苦。
前几天,一所高中举办了教育研讨会,大部分发言的老师都提到了宣传将来的“慕课”。 但是,研究某教育法的学者,他通过研究发现,现在慕课的资源利用度不高,点击概率小,每门课的平均视听时间只有7分钟。 现在的问题是,明明所有人都想做慕课,观众却不够了。
学生在将自己现有的学习时间转让一部分供其他学校上课的前提下,去别的高中的选择。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学生的学习热情必须非常强,决不是“反复无常”。 其次外校提供的课程质量非常高,那么远越值得听最后有严格的评价机制。 想听就不想听就去,如果期末也没有学分认定,这些开放课程也很有可能发生“7分钟中止上课”的现象。 高中开放课程只是第一步。 今后如何持续快速发展这样的好事件,需要大学认真面对。
徐昕
(专栏作家)
拍拍贷“打拼大学”正式上线,免费课程赋能年轻人打拼 每日经济信息11点丨全国18个要点城市房租下跌;贵州去年经济增速有望连续9年居全国前列;英首相建议众筹50万英镑脱欧夜敲响大本钟;核心期刊《银行家》发表10岁学生散文?作者系主编之子 腾讯联合science与清华大学举办青少年科学小会首创科普“亲子专场”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清华北大互相开放课程,可持续快速发展更重要”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69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