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55字,读完约3分钟

“看看4.8亿年前恢复的地层,我们觉得科技发展的速度实在太快了。”6月24日,在新疆石油行业第一台大型3D打印机前,乌鲁木齐市第70中学二年级七班的邓和他的同学们盯着智能喷水器,畅谈3D打印的神奇。

同一天,该中学二年级师生与新疆科技厅、新疆石油学院、新疆地质学会、新疆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新疆科技人才开发中心的代表及媒体记者一起,走进乌鲁木齐西北油田研究区勘探开发研究院,参加中石化第四次公开开放日。

这是西北油田开展的第13项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探索智能能源,拥抱智能油田”。在智慧课上,通过工作人员的讲解,我们了解到人们一生中要“穿”290公斤油,“吃”551公斤油...曾经远离石油的邓·文清开始重新审视石油的重要性。她在现场仔细观察了西北油田10多种不同颜色的石油。

根据新疆资源就地转化的原则,中国石化大力开拓新疆油气产品市场,充分保障新疆原油、天然气、轻烃和液化气的供应,在新疆形成了完整的“新疆炼油和销售石油”产业链。西北油田作为产业链的第一环,不断创新勘探开发技术。进入新疆41年来,取得了“沙参2井突破、塔河油田诞生、顺北油气田发现”三大里程碑。“我们是西北油田的决策‘总参谋部’,在8个地层中发现了10多个油气田,其中塔河油田是中国十大陆上油田之一。这些成就源于技术创新,这使得我们的勘探和开发技术越来越‘聪明’。”勘探开发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徐忠祥表示。

探索智能能源,拥抱智能油田

自1978年进入新疆以来,西北油田依靠不断创新。截至2019年5月底,中国已生产原油1.0885亿吨,天然气228亿立方米,向新疆供气108亿立方米。这些石油和天然气已经转化为日常的“衣食住行”产品,有效支撑了新疆的经济建设和民生发展。

从寒武纪三叶虫化石到侏罗纪恐龙化石,参观者不仅了解生物的进化史,还能感受到化石在地层划分中的作用,为发现石油提供了直接证据。

乌鲁木齐蝾螈化石,古生物学展览馆的镇馆之宝,已经成为最耀眼的明星。蝾螈是中国晚古生代地层中首次发现的两栖动物化石。在蝾螈化石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不断生长的爪子和脚,这见证了鱼类向两栖动物的进化。游客们争相在这里拍照,并与古生物学进行了“密切”接触。

在布满裂缝和孔洞的碳酸盐岩模型室内,游客们了解了珠穆朗玛峰远处油藏的核心技术——CT扫描,观看了钻井设备,并了解了这些巨大的牙齿状钻头如何像“贪婪的蛇”一样在地下寻找石油。

“我今天在这里看到了许多化石和非常高端的技术,这唤起了我对科学和技术的梦想。今后,我将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为建设美丽的新疆做出贡献。”邓对说:

据悉,为加强对国有企业形象的宣传,促进国有企业与公众的沟通和理解,中国石化自2012年开始组织“开门办企业”,并建立了与社会便捷沟通的稳定渠道。2016年,“开门办企业活动”升级为中石化公众开放日品牌活动。三年来,中国石化下属50多家企业在全国30多个城市开展了此项活动,成为中国最大的工业企业和首个中央企业品牌公开开放日活动,展示了一个精明、绿色、开放的企业形象。(刘萍·张洋)

探索智能能源,拥抱智能油田

:张嘉诚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探索智能能源,拥抱智能油田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