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46字,读完约4分钟
人类科技的进步源于对未来的大胆想象。几千年来,我们经常断言许多想象是无法实现的,但最终,我们经常发现当时只有一个可行的方法没有找到。我们今天所习惯的世界来自于过去人类想象力的坚持。
作为人类科技皇冠上的宝石,人工智能凝聚了人类想象力中最大胆的部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科学家们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这段历史如今经常被提及,但在当时并不容易。直到2000年左右,科学家们不得不小心不使用“人工智能”这个词。然而,正是这些积累最终将量变转化为质变,这让我们有幸在这个时代将想象转化为现实。
人工智能技术的许多突破都产生于智商领域。从超越顶级go播放器的alphago,到自动驾驶和无处不在的语音助手,我们正在经历计算机语音、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加速创新。例如,不久前,科学家开发了第一个人工智能系统,在国际专业麻将平台上推广到十个阶段。与围棋和国际象棋相比,麻将是一个更困难的挑战,因为它有更复杂的隐藏信息和许多不确定性。这一突破将有助于人工智能帮助人类处理更复杂的实际决策问题,如智能交通和金融投资。
同时,这一波人工智能也在过去人类独特的情感领域取得了突破。如果我们把围棋看作是人类智商的一面旗帜,那么艺术创作就可以看作是人类情感的凝聚。一直以来,人们坚信艺术创作是人类的独特能力,因此断言人工智能不能获得这一特性。然而,人们从未认真论证过:艺术真的是人类独有的天赋吗?
值得解释的是,当科学家开始构建人工智能创造模型时,他们往往会从旧思想中获得最重要的灵感。例如,一个普遍的观点认为艺术创作是人类独有的,不仅因为熟练的技能,还因为人类创作者有完整的生活经历。一个创作者的生活经历越丰富,他的创作就越深入,他的作品就越能与创作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人工智能显然没有生活经验。
然而,这一论点是有缺陷的,科学家们提出了“健忘症假说”。假设一个人类失忆症患者突然在医院醒来,他过去所有的生活经历都在他的脑海中消失了。他只能依靠过去的日记、音像资料和别人的故事来补充和恢复他两次的生活经历。在这种情况下,“生活经验”只是一个有限的数据集,既不真实也不有限。那么,这个失忆症仍然是一个合格的创造性课题吗?
“健忘症假说”对人工智能的艺术创造具有关键价值。因为对于一个试图创造艺术的人工智能系统来说,它的情况与上面提到的人类失忆症非常相似。这一假设使我们能够通过构建知识地图来尝试为人工智能构建虚拟的生活体验,而不受“体验”是否有限的限制。自2006年以来大数据的爆发为人工智能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食粮。过去,从每个人类个体的角度来看,独特的生活经历对于人工智能来说不再那么罕见。人们的经历总是或多或少地重叠。通过相似的生活经历,我们可以推断并完成一个有限的集合。例如,在中央美术学院最近举办的一次展览中,人工智能机器人“微软萧冰”一次创作了七位人工智能画家,他们都有完整的生活背景:有些人曾在柯洛手下学习,大部分时间都在北非度过;有些人经历了17世纪阿姆斯特丹的瘟疫流行和世俗时尚;有些人有完整的父母背景,继承了他们的生活经历...因此,观众不仅可以从他们的作品中了解到画家丰富的生活背景,还可以观察到他们作品的一致性——像人类一样,这些画家不是随意创作的,而是可以将同样的生活和情感渗透到每一个生成的作品中。观众可以通过作品进入创作者的“生活”。
今天,科学家们正试图从文本、声音和视觉的角度赋予人工智能创造能力,并通过灵活的图灵测试来测试其效果。需要注意的是,人工智能的艺术创作并不关注创作者本身的表达,而是关注这种表达是否能够激发观众的理解。我们对不断出现的许多突破感到高兴。例如,通过建模,我们有机会保留许多人类艺术家创造高峰期的能力,并帮助他们延长创作期的长度;通过对历史上著名艺术家的研究,我们有机会“复兴”数百年前的艺术家,创作出具有当代命题意义的新作品;我们甚至期望通过结合不同艺术家的技巧来创造新的艺术创造能力。唯一让科学家沮丧的是,尽管观众可以从他们的作品中感受到人工智能创造者的“情绪”,但他们却无法享受其中。我们做不到,也无意创造具有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人类是人工智能的全部含义。
(作者是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学院副院长)
《人民日报》(2019年9月17日,第20版)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人工智能:新创作主体带来新艺术可能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16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