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44字,读完约2分钟
人民网北京4月2日电(赵)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但一直没有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价的有效手段。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了解到,最近,该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的神经影像标记物,它可以帮助诊断精神分裂症,并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据报道,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慢性和高度致残性精神障碍,全球终生患病率约为1%,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然而,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诊断主要基于临床医生的直观经验,缺乏有效、可靠和有指导意义的定量生物标志物来辅助诊断和个体化治疗。近年来,随着脑成像技术的发展,定量测量脑结构和功能活动成为可能,这在各级医院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缺乏用于精神分裂症等所有精神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价的脑成像指标。
为了突破精神分裂症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价的巨大瓶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脑网络组研究中心刘冰研究员、蒋研究员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等国内外单位的研究团队共同建立了基于多层次、多组学的精神疾病研究框架,首次发现并验证了纹状体回路功能异常是准确诊断和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生物标志物。3月23日,《自然医学》杂志在网上发表了这篇研究论文。
本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纹状体功能异常的概念,以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纹状体病理功能异常进行个体化量化评估和机制分析。该研究团队基于多中心、大样本精神分裂症神经影像学和多组学数据库,利用数据建模和机器学习技术,揭示了这种新的神经影像学标记物在个体化准确诊断和疗效预测方面的潜在临床转化价值,对理解精神分裂症等复杂精神疾病的病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解码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高维神经影像数据,研究小组发现纹状体功能障碍可以作为一种新的生物定量指标,可以从健康人群中准确筛选精神分裂症患者,并预测抗精神病药物的未来治疗效果。此外,研究小组还发现,这一影像学指标可能为帮助医生选择不同机制的抗精神病药物提供重要的生物学基础。基于中国许多精神病医院或部门以及其他已发表的神经影像数据集,研究人员已经证实,该指标可以扩展到不同地区、不同磁共振设备甚至其他民族。此外,该研究团队结合基因表达数据为疾病机制分析和新药研发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新靶点。
本研究为精神疾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框架,并可能促进神经影像学成为未来精神病学领域的一种有效的临床工具。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我科学家研发新方法 可“定量”评估精神分裂症异常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32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