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15字,读完约2分钟
由于媒体侵权发展迅速,“洗稿”一度成为行业内的热门词汇。所谓的“洗稿”实际上是一个改变和删除别人的原始内容,并把它变成“新文章”的过程。从本质上讲,这是一种剽窃,是一种侵犯版权的行为。随着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各种版权侵权纠纷频繁出现在报纸上。尤其是在微信和微博这两个平台上,无论是未经许可的抽取和整合,还是对原创作品的歪曲,或者是未经许可的转载新闻作品,媒体侵权案件都在不断上升。
媒体侵权的混乱背后是商业利益的巨大诱惑。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中国版权产业的经济贡献”调查数据,2016年版权产业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7.33%。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规模,一些贪婪的投机者嗅到了商机。在洗稿网站上,用户可以将“待洗”文本复制到网页上,并在几秒钟内生成一篇伪原创文章。与真正付出时间、金钱和精力的原创者相比,抄袭者只需动动手指,就能以非常低的成本获得他人的智力成果,从而获得高额利润。
侵权挤压了原创作者空的生存空间,其“破窗效应”破坏了传媒产业的内容生态,导致整个产业陷入信任危机。在这方面,监管机构和网络平台都在采取行动。2018年7月,国家版权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联合发起“王剑2018”网络侵权盗版专项整治,历时4个多月开展了3次重点整治,其中网络转载版权专项整治是一次。与此同时,一些平台通过技术升级和浮动比较,加强了对刷洗、洗稿等侵权行为的监控。
由于侵权事实认定困难,维权成本高,目前对原创作品的保护理念大多停留在“一诉一补”、“一诉一罚”的阶段;同时,由于当前注意力经济衍生出的新格式仍处于早期开发阶段,一些原创作品保护机制无法跨平台使用,给犯罪分子留下了机会。今后应努力完善法制建设,加强侵权事实认定的技术手段,为原创内容制作者提供良好的氛围。
归根结底,尊重知识产权和遵守诚信底线应该是媒体人的自觉素养。加强版权保护不仅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也是互联网空.的广泛共识(王发志)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人民日报:自媒体侵权当休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33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