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11字,读完约4分钟
数据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
这幅画的版本:安迪
“今天的生菜很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礼县芭蕉刁村的“蔬菜经纪人”石丹珍(音译)站在田里,拿出手机,对着要装的生菜拍照,然后发给一群朋友。很快,一个熟悉的蔬菜经销商留下了一条询问的信息。在完成之前,一卡车的生菜已经在史丹真正的朋友圈子里“出售”了。
拥有200多人的八角刁村每年向成都市场供应约300万公斤的白菜、生菜等无公害新鲜蔬菜,年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20世纪80年代,芭蕉刁村500多亩土地主要种植青稞、土豆、玉米等传统作物,人均年收入只有200多元。
一路走来,村内通信产业的发展不仅是重点,也是缩影。
曾经,电话是一种稀罕物
啊,一个75岁的老人,以前是村里的会计。当记者看到他时,老人正坐在客厅里,通过光纤网络观看高清电视节目。老人回忆起村里通讯的发展,说:“在我们村打电话之前,跟大山外面的联系只能靠路过的公交车或者出去帮忙带信的亲戚朋友。打电话或发电报,你只能去镇上的邮局,那里只有一部电话。”
在这个藏族村庄,电话曾经是一件“稀罕物”。事实上,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电话确实是一种“稀罕物”。当时,中国只有21.8万电话用户。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邮电行业网络规模小、设备落后、技术落后,工作效率普遍低下。1949年,中国的电话普及率仅为0.05/100人,邮电业务总量仅为2.58亿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邮电通信业在提高综合能力、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提供邮电通信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邮电通信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综合通信能力迅速增强。
阿说,老人还记得在村里打电话时的情景。
1998年4月6日,该村开通了全国直拨电话,成为四川省藏区第一个“电话村”。老人告诉记者,当时,该村54名藏族居民中有49人安装了电话。激动之下,阿说老人画了一幅很长的油画,记录了当时寨里的样子,还挂在他的客厅里。
今天,中国的移动通信用户和移动宽带用户数量居世界第一
通过电话,芭蕉刁村的村民不仅可以直接与外界联系,还可以在农忙季节人力不足的情况下尽快组织人力。
电话的到来让村民们尝到了顺畅沟通的甜头,而通讯网络的建设让村民们改变了经济发展模式,走上了致富之路。截至2014年底,阿坝州建成了第一个光纤网络全覆盖的少数民族自治州。与泉州1339个行政村一起,八角刁村的通信从传统的有线传输进入了光纤通信的高质量网络传输时代,昔日的“电话村”成为了“全光网络村”。网络电视被广泛使用,几乎只有一部智能手机可用。西藏B&B推广、网上订票、景点推广、农村电子商务...成群的游客沿着“网络电缆”来到这个村庄,一卡车的农产品沿着“网络电缆”找到了商人。
芭蕉刁村并不是受益于通信技术发展的特例。70年来,中国通信产业发展迅速,通信网络的服务质量和覆盖面不断提高,许多地方的联系更加紧密,通信更加顺畅,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遇。目前,中国的移动通信用户和移动宽带用户数量均居世界第一,移动通信基站数量居世界第一,4g商业网络规模居世界第一,以5g为代表的移动通信技术备受世人关注。
可获得、负担得起和使用良好的信息服务正在使更多的人受益
从单一种类到多种交流方式并存。2018年,中国电话普及率(包括手机)为125.29/100人,固定互联网宽带用户为4.0738亿,移动宽带用户为13.0565亿。互联网用户数量从1997年的62万迅速增加到8.2851亿。可以获得、负担得起和使用得当的信息服务正在使更多的人受益,数亿人在分享互联网的发展成果时有更多的收获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传播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日益突出。中国电信业务总量从1978年的19.17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65.55亿元。随着手机的普及和应用、宽带网络的技术创新以及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通信行业的每一次发展和变化都真正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发电到电话和手机,到无处不在的互联网应用和智能终端...通讯技术的升级不仅使芭蕉刁村的收藏家和孩子们了解了外面的世界,也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
人民日报(2019年7月5日07版)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信息服务惠及更多百姓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37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