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31字,读完约4分钟

张衡一号发射状态结构图

人民网北京2月2日电(赵)2月2日,中国首颗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颗卫星的发射标志着中国在地震监测和地球物理勘探领域的探索已经正式进入“泰空".”

第一次从天上看到地震

“张衡一号”是我国第一颗观测地震电磁信息的卫星,也是我国建设“天空空地球”综合三维地震监测系统的重要里程碑。

国防科技局系统工程司副司长赵建介绍说,它主要用于地球物理野外探测和研究。通过监测全球电磁场、电离层等离子体、高能粒子沉降等物理现象,为地震机制研究、环境监测和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同时,卫星探测数据也可以为空.的物理和地球物理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利用电磁监测试验卫星不能直接预测和预报地震,主要用于研究地震电磁电离层前兆信息,并为今后建立地震监测系统提供前期技术储备,但我们探索地震孕育机制的步伐不会停止。”赵建说。

探索地震预测的新方法

地球周围有一个稀薄的“shell"-空等离子体”环境。血浆物质的性质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水。当受到地壳运动和地面人类活动的影响时,等离子体环境中的电磁波会像水波一样传播。

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地震也会对空之间等离子体环境中的电磁场产生影响,这甚至在地震之前就开始了。因此,科学家们希望通过研究等离子体变化与空.地震活动之间的关系来探索一种新的地震预测方法

“张衡一号”卫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它以探索中国古代地震的伟大科学家张衡的名字命名,表达了中国科学家用空技术手段研究地震的努力。

赵建告诉记者,“外国多年来一直使用卫星研究地震前/期间的电磁异常。”卫星具有覆盖面广、电磁环境好、动态信息强、不受地理限制等优点。利用卫星研究地球电磁环境,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提高对地震孕育和发生规律的研究和认识,弥补传统地面地震监测方法的不足。

“中国的地震分布广、强、浅,是世界上地震活动最强、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地震灾害的潜在危险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产生影响。”赵建表示,空之间电磁监测系统的建设对于研究空地震机制与电磁干扰的耦合关系,探索地震预报的新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一直受到国家的重视。

“这颗星经历了十年的辛勤工作和五年的工程开发,现在终于要揭开它的神秘面纱了。”赵建说。

促进我国地震监测技术的发展

“张衡一号”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五院研制。该卫星采用第五科学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的cast2000小卫星平台,发射质量约730公斤,呈立方体构型。它由平台舱、装载舱和太阳能翼等组成。它运行在太阳同步轨道上,高度约500公里,重访同一地点的时间为5天。

“张衡一号”携带的有效载荷分为3类8种,分别是高精度磁力仪、感应磁力仪和探测电磁场的电场探测器;用于探测等离子体的朗缪尔探针、等离子体分析仪、gnss掩星接收器和三频信标;高能粒子探测器,用于探测高能粒子。卫星在中国卫星发展领域创造了多项第一,总体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张衡一号”成功发射:将从天上“看”地震

张衡一号开辟了中国地震监测研究的新途径。据赵建介绍,张衡一号发射后,中国将首次通过天基电磁观测平台获取全球电磁信息,这将填补空电磁环境在中国地震学、地球物理学等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空白。据了解,“张衡一号”将在升至/0/,以后用标准手段对中国6级以上和世界7级以上地震进行电磁监测,并通过大量数据积累和震例分析发现统计规律,从而推动我国地震监测技术的发展。

“张衡一号”成功发射:将从天上“看”地震

同时,作为中国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第一个天基平台,张衡一号也是国家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计划的第一颗星,这将大大提高空的电磁场和电离层监测水平,并将是空天气warning,/き

“张衡一号”的设计寿命为5年。在后续行动中,更多的卫星将加入电磁监测小组。据了解,目前,国防科工委会同中国地震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正在加快02卫星电磁监测卫星的示范工作,在01卫星的基础上增加一批更精确的探测器,全面提高中国获取全球地球物理场信息的能力。

同时,国防科技局将加快实施国家民用空机房基础设施规划,特别是加快推进高轨20米sar卫星、l移动多媒体广播卫星等相关项目,进一步提升中国天基信息防震减灾服务能力。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张衡一号”成功发射:将从天上“看”地震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42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