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44字,读完约3分钟

目前,中国许多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迅速。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突破,越来越多的城市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智能城市的建设中。然而,由于智慧城市建设刚刚起步,在网络安全、政策法规、数据共享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智慧城市建设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智慧城市建设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还存在突出的问题。首先,在网络安全方面。根据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2018年发布的第13期《网络安全信息与动态周报》,本周中国有746个被篡改的网站和大约278,000台主机感染了网络病毒。这些数字反映了网络安全的巨大隐患。如果不解决网络安全问题,轻率地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智慧城市建设中,可能会带来更多的隐患。此外,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许多实力雄厚的供应商和运营商都是外资企业,而本土企业相对薄弱,缺乏相关核心技术。第二,在发展规划方面。只有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城市建设规划。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法规还不完善,相关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还存在争议。如果现有的政策法规不能及时调整以适应和规范新技术的发展,技术的应用可能会出现混乱。第三,在应用数据共享。在一些智能城市,公共数据的公开共享仍然很困难,数据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此外,政府和企业之间缺乏统一的合作规划和行动框架,不符合智慧城市治理的整体性和协同性要求。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是使城市运行智能化,更好地为城市居民服务。上述问题提醒我们,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循序渐进,加强规划和引导。

让人工智能更好为智慧城市建设服务

完善城市治理的安全水平和风险预测机制。设定城市治理安全等级,可以有效规范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范围,保障城市治理秩序,帮助城市管理者科学有效地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智慧城市建设。完善城市治理风险预测机制的目的是防止人工智能的“跨界”风险,将人工智能对城市发展可能造成的危害及相关隐患遏制在萌芽状态。

让人工智能更好为智慧城市建设服务

完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相关政策法规。技术和规则总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完善技术应用的相关规则不是为了限制技术进步,而是为了使技术合理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涉及广泛的具体领域,应通过政策法规明确各方的权利和责任,确保智慧城市建设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例如,在智能医疗领域,它涉及许多系统,如指导、诊断、手术甚至护理。明确权利和责任不仅可以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而且有助于解决医患矛盾。

让人工智能更好为智慧城市建设服务

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导的发展模式。智慧城市建设不仅要提高政府的城市管理水平,还要通过技术进步满足城市居民各方面的需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政府不能唱独角戏。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激发人工智能企业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积极性,让企业开发更多有利于智慧城市建设的人工智能技术;另一方面,政府应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科学合理地运用各种方式引导企业发展。

让人工智能更好为智慧城市建设服务

(作者是华东政法大学中国法治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

人民日报(2018年4月19日07版)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让人工智能更好为智慧城市建设服务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46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