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49字,读完约2分钟
在允许试错的同时,对于打着“共享”旗号的违法犯罪行为,要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必要时要追究刑事责任
近年来,共享经济方兴未艾。在给公众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监管不力、侵犯消费者权益等问题。要实现共享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法治保障至关重要。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法治的思维和模式,把共享经济纳入法治的轨道。
共享经济是一个新生事物,跨行业、跨领域的跨境融合特征是前所未有的。虽然民商事经济法可以适用于管理其违约、侵权、不正当竞争等行为。,对于平台性质、行业分类、劳资关系和消费者关系的确定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行业准入门槛低很容易导致各种问题,一些共享项目甚至混有非法活动,如传销、侵犯个人信息和敲诈勒索。在司法实践中,对这些行为进行定性分析存在一定困难,相关司法、执法、调解和仲裁也难以找到法律依据。
此外,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也给行政监督带来了诸多挑战。由于监管措施、手段和资源相对薄弱,共享经济活动往往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
要将共享经济纳入法治轨道,必须强化立法和监管的前瞻性,这是新经济模式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用户合法权益的必由之路。共享经济不是法律之外的东西。针对共享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法律关系和新问题,有必要对法律法规进行废止、改革、制定和解释,将其纳入法律调整范围,明确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
同时,也要严格规范员工在共享经济中的准入门槛,严格审核员工资格,发布规范性文件,明确在这种复杂多样的权利共享模式下不同主体的权利和责任,确立资源所有者、资源使用者和资源经营者分享和分享其权利、义务和责任的原则和具体标准。尤其是平台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在共享经济模式下,平台和监管机构的权利和责任之间的界限也改变了监管者和被监管者之间传统的单一关系。有必要根据不同行业的性质做出明确的定义。
发展与监管并重,“鼓励创新、包容审慎”仍然是共享经济立法和监管的指导原则。在允许试错的同时,对于那些打着“共享”旗号的违法犯罪行为,要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必要时追究刑事责任。此外,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重视“软法”的作用,通过行业协会、行业标准和行业指南引领共享经济的健康发展方向。
(作者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教授)
《人民日报》(2018年6月13日,第19版)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将共享经济纳入法治轨道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48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