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13字,读完约2分钟

日前,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发布了《网络安全刑事司法保护白皮书》,指出网络犯罪行业已初具规模,利用网络平台敲诈勒索、盗窃勒索等犯罪案件迅速增加。同时,依靠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其进行了升级,互联网安全形势日益严峻。

据报道,自2016年9月以来,海淀区检察院共受理450起网络犯罪案件,涉案人员1076人,其中诈骗犯罪、扰乱无线电通信管理秩序犯罪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位居前三。数据显示,网络犯罪案件明显更年轻、受教育程度更低,37%的犯罪嫌疑人年龄在28岁以下,只有21%的犯罪嫌疑人拥有本科或以上学历,62%的犯罪嫌疑人拥有初中或以下学历。

推动网络安全司法保护

网络犯罪技术具有规模化、产业化和智能化的特点。大多数犯罪组织以公司和集团的形式出现,犯罪行为逐渐形成一个完整封闭的产业链。与传统犯罪相比,网络犯罪产业链上、中、下游的犯罪分工明显。一般来说,上游提供技术工具,而下游以盗窃和欺诈的形式获取数据。整个产业链都有相应的信息获取渠道和相关技术,甚至在产业链之外,还有不断提供相关服务的辅助产业。

推动网络安全司法保护

“产业链的形成导致大量人员卷入案件,给办案造成很大困难。”中国人民大学网络犯罪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刘品新表示,由于上游犯罪与下游犯罪几乎没有物理上的关联,当发现下游犯罪时,侦查机关往往很难突破并发现上游犯罪。

此外,网络犯罪也正在突破传统的区域性空,跨区域和跨国犯罪趋势明显增强。犯罪发生地与犯罪结果地之间、犯罪主体之间以及赃物藏匿地之间的犯罪特征明显。为了逃避打击,许多犯罪嫌疑人都在国外实施了犯罪行为,这就给办案带来了困难。

为积极应对网络犯罪的产业化、新鲜感和复杂性挑战,海淀检察机关不断加强网络犯罪案件处理的专业化建设,充分发挥海淀区高校和科研院所资源集中的优势,搭建考试与学习共建平台,建立“外脑”专家库,有效提高案件处理质量和效率,推动网络安全刑事司法保障再上新台阶。

《人民日报》(2018年6月27日,第19版)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推动网络安全司法保护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48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