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90字,读完约3分钟
受理了11,000多起与互联网有关的案件,审结了9,600多起案件。双方同意的案件100%在法院审理,一审判决利率达到99%...杭州互联网法院自去年8月成立以来,作为中国第一家互联网法院,交出了一份精彩的笔录。互联网法院应运而生,它不仅降低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成本,而且满足了日益增长的权利保护需求;同时,也节省了司法资源,庭审时间以小时甚至分钟来衡量,提高了司法效率。
互联网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改变了商业模式,改变了人们的信息获取和生活消费习惯。与此同时,它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各种麻烦:网上购物买了假货,向平台投诉,但被告知商店已经下架,卖家暂时无法联系;快递信息被泄露,平台和门店责任的定义模糊;原创作品被洗,作品的权益需要自己去证明...杭州互联网法院的统计数据显示,知识产权案件占杭州互联网法院受理案件的一半以上。根据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所的专项报告数据,2017年,中国各级人民法院共受理网上购物合同纠纷民事一审案件13200件,同比增长40%以上。在互联网的虚拟时代空,如何使权利保护的需求得到回应,并禁止非法经营成为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命题。
除了在互联网上设立法院外,近年来,全国各地法院相继设立电子商务审判庭,处理电子商务、网上购物等网络相关领域的纠纷,以智能化流程和专业化司法应对网络治理中的新问题、新情况,成效显著。
一段时间以来,取证难、时间长、成本高,都不同程度地阻碍了维权者,使违规者运气好,屡屡踩线。以版权保护为例,由于互联网内容容易被转移、删除和破坏,当当事人发现侵权平台擅自转载原创文章时,一旦平台先删除文章,取证的难度就成为维权的障碍。今年6月,当杭州互联网法院受理一项版权纠纷时,它首次承认了区块链技术的法律效力,使这项广受欢迎的尖端技术成为保护网络权利的重要辅助手段。
为了治愈互联网的疾病,必须重视新技术。在网上提交各种电子证据,将审判环节移至网上诉讼平台,允许各主体根据自己的时间在不同的区域参与“异步审判”,依靠网络渠道传递文件和信息...从“面对面”到“屏幕对屏幕”和“按键对按键”,技术授权的结果将使传统的审判过程在互联网思维的优化下更加高效和亲密。
有必要推广通过互联网治疗网络疾病的新做法。在治理实践中,权利与责任的界定应该少一些“似是而非”,追求权利与利益应该多一些“明辨是非”。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一批典型的互联网相关案件,从销售假冒产品到隐私保护,从剽窃认定到盗版界定,为类似案件提供了参考思路,也为运营商规范经营、消费者合理维权提供了指导。
如何确定大数据产品的所有权,如何界定网上购物的专业防伪行为,如何保护虚拟财产的权益...随着技术的升级,互联网领域出现了新现象、新问题。除了司法审判之外,网络治理的整个过程也应该融入互联网基因。要解决网络治理的“结”,必须及时建立规章制度,进一步探听脉搏,设定准尺度,在具体实践中守住红线,用互联网应对互联网混乱,感知新变化,关注新技术,评估新风险,缩短网络混乱从产生到治理的响应时间,更好地保持network/きだよ 0
《人民日报》(2018年8月30日,第23版)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强化网络思维完善网络治理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51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