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55字,读完约5分钟
[CCIDI新闻]自从智慧城市的概念提出以来,中国智慧城市的数量已经达到数百个,据新闻报道,2017年将新增500个智慧城市。一方面,智慧城市的蓬勃发展趋势标志着城市智商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必须因地制宜,体现城市特色,避免千城一面的旧模式。
新年伊始,这是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全国各地也宣布了新年的小目标。各种各样的“计划”接踵而至。经过仔细梳理,我们可以发现各地都更加注重城市基础信息平台和民生服务水平的提高,而口碑是最好的战利品。一线发达城市已经变成了生产和城市的一体化,而在建城市更加急于追赶,使原有的优势产业能够装备信息化和互联网的东风,加快产业升级,同时加快统一云平台的建设,老城区从此焕然一新。
各地如何展示他们的神奇力量,有哪些创新措施?一起听我们说。
一线城市:注重生产城市的整合与升级
对于较早开始建设智慧城市的城市来说,已经初步形成智慧城市的雏形,下一步的重点工作开始转移到产业升级和提高城市宜居指数的领域。具体来说,上海规划的下一阶段是针对智能经济,即互联网经济,它使人们的日常消费移动化和在线化,并将互联网与传统金融相结合,使普惠金融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这不仅迎合了新评价标准的便利性考察维度,而且结合生活场景拓展了互联网应用,将其他以金融为起点的民生服务业联系起来。
对宁波来说,对于提升生产与城市的融合有不同的理解。在最新的规划中,宁波正在通过提升旅游、人文、教育等产业来建设宜居城市,这被认为是人们每天接触的头等大事。因为上海一直被定位为经济繁荣的首都,所以建设一个具有智能经济的新型智能城市是符合逻辑的。宁波虽然不是特大城市,但其宜居性和生活指数一直领先,因此在今后的建设中将继续打宜居牌。虽然民生是一个老问题,但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很难取得重大突破。如果宁波能为人民做一些实事,它也能在高考中获得第一名。
启动城市:注重特色信息平台建设
对于一个不完美的城市来说,生产和城市一体化的概念似乎太遥远了。当务之急是让城市变得明智,为信息管理搭建一个基础平台,尤其是面向政府的应用,如政务云平台。这一部分似乎经常出现,但在建设新的智慧城市时应结合地方特色。例如,从云南省地理信息产业的规划可以看出,城市建设主要通过促进民用导航服务来带动产业发展。
乍一看,地理信息产业与智慧城市的关系并不直接,但智慧城市平台中的数据和信息需要与地理信息数据分析相结合。如果能将人口、法人、公共服务等数据显示在地图上,就可以打开各种城市数据,真正实现数据方便人民的目的和初衷。
与云南省蓬勃发展的地理信息服务业相似,聊城将建立统一的时间空信息云平台,在统一的时间空信息平台上承载智能政务、智能民生、智能产业等领域。
信息平台最终是为民生服务的。如何让平台开发服务于市民的应用,让数据为市民跑腿,解决人们做事的长时间等待,是智慧城市的基础。在南宁的规划中,收集各种民生服务信息的一卡通将成为现实。传统的社会保障卡、身份证、银行卡、支付卡等。被分成几部分。使用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整合资源,持有一张卡,周游世界,这不是一个梦想。
未来:规划定期评估机制
如果规划是为了未来,实际的评估标准将使蓝图更接近现实。虽然过去智慧城市建设遍地开花,数量已经达到数百个,但仍有许多城市存在定位误差和落地困难。此时,每个城市都必须定义评估标准,定期评估实施情况,并添加公众反馈。在考核机制中,应明确各项建设的各项考核指标。根据长沙城市管理平台的评估机制,硬件维护、执法数据和政府效率都包含在评估范围内,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平台设置了详细的、有针对性的评估指标,而不是对所有建设进行全面评估。
从整体评估的方向来看,我们更注重与民生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广为宣传的乌龟速度网和精彩作品证书。城市建设的每一个细节都关系到民生的切身利益。基础设施建设最困难的不是技术,而是多部门的协调与合作。这一直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一个难点,但它不能像治疗一样简单地被搁置。
在引入固定的评估机制后,政府每年都要交出成绩单,每个部门都要参与,所以不可能置身事外。例如,网络硬件的建设部门需要根据不同地区,尤其是偏远地区的人们的需求进行布局。对于运营商和网络服务提供商的管理部门来说,需要不断支持技术研发,而加快和降低费用是大众的愿望。提高服务质量后,可以开拓市场,拓宽用户基础,从长远来看,可以获得更大的效益。
如果没有评估,没有人关心实施进展,蓝图只能停留在想象中,成为空的空谈。引入评估后,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根源,提醒自己要加快实施。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2017年智慧城市的小目标:彻底告别“千城一面”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56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