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85字,读完约2分钟
新华网北京3月10日电(记者陈刚,蒋芳,陈诺)你一定听说过机器狗可以在山区负重行走,但你可能不知道,人类也可以直接安装和控制“人工骨骼”,使负重和奔跑速度达到原来速度的几倍,人脑与计算机和机器的直接互动将成为现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吴一戎表示,当前的信息时代将让位于“机器人”时代,这取决于微机电系统向纳米尺度的发展、类似大脑的研究以及相关致动器的进展。
"微机电系统器件的尺寸只有几十微米."吴一戎认为,随着微电子学和微机械系统的发展,其技术特征和参数越来越小,并朝着纳米尺度发展,这使得微电子芯片能够检测更多的生物信息。微电子芯片和系统与生物细胞之间的界限正变得越来越模糊,而微机电系统可以更深入地与细胞和生物结合。
吴一戎拿起手机说,一部手机里有十几个微机电系统,例如,陀螺仪可以感应仪器的姿态和加速度。“手机摄像头依靠光敏芯片,可以在很小的时候拍摄得很清晰。这种微电子芯片已经达到几十纳米的水平,并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这意味着,基于当前主要的脑-计算机接口(人脑和机器之间的接口),将来有可能使用人脑来控制计算机来操作鼠标,进一步包括,有可能通过头皮脑电图和脑神经回路电流来控制计算机。
吴一戎介绍说,虽然人类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了解人脑的思维过程,但中国的脑科学和人脑思维过程的类脑科学研究正在取得进展,“中国脑科学工程”已进入项目实施计划编制阶段,神经科学和类脑科学人工智能正处于历史发展的窗口。
“另一个重要的支持是执行机构的进步。例如,用手抓住茶杯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动作,但用机器做一只手抓住茶杯就非常复杂了。”吴一戎说,执行机构的发展是“机器人”研究在执行层面的实现过程。
吴一戎预计,随着上述相关技术的突破和物联网、云计算等领域的发展,信息时代将让位于“机器人”时代,从而导致机器人应用的大规模扩展。
单击查看主题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全国政协委员吴一戎:脑机互动指日可待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57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