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34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决心》3月15日:多彩3000万年:“南海神话”由有孔虫讲述
新华社记者张
如果深海沉积物被视为记录南海历史的巨著,那么微小的有孔虫就是这部巨著的“书签”。这种单细胞动物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5亿年,对海洋环境的变化极其敏感。每个物种都有一条独特的“生命曲线”,这已经成为科学家们确定深海沉积物年龄的“标签”。
中国科学家领导的第三次南海海洋钻探完成了第一个钻探站的工作。在南海北部3770米深的海水中,“决心”号成功地钻了1081米深的钻芯。在这些核心样本中,船上的科学家发现了3000万年前生活在南海的有孔虫。
在长达3000万年的时间里,有孔虫讲述了什么样的南海故事?
在“决心”的显微镜下,来自北京大学地球学院史前生命与环境研究所和空科学学院的黄宝琪开始了一个月的与南海有孔虫的“对话”。
“在钻探开始时,在第二个管道的岩芯样本中,我们发现了一种名叫‘globigernes ruber pink’的漂浮有孔虫。这位美丽的女士一生中最喜欢穿粉红色的碳酸盐衣服。在南中国海、印度洋和太平洋,她大约在40万年前首次出现;但是在12万年前,它突然消失了。”黄宝琪说道。
就在科学家们确定40万年序列中的南海地层时,连续不断的“地层图”突然被“撕裂”:近400万年前的属种组合在有孔虫样本中被发现。
“从40万年到400万年,这期间发生了什么?不连续?崩溃?当时,我们心中充满了疑虑。”黄宝琪说:“钻至海底100多米后,恢复了正常的层序,大家的思路一下子就清晰了:原来这是一个巨大的厚层滑塌,一下子就打破了正常的沉积层序,400万年前的有孔虫种就保存在这个滑塌中。”
随着钻探越来越深,南海的深海世界变得更加“动荡”。原位深海淤泥和粘土与来源不明的浅海细沙、淤泥和淤泥混合在一起,在“你能唱我”核心中有各种成分,这进一步增加了生物地层学研究的难度。
中国科学院南海研究所的黄宝琪、向荣和日本岛根大学的明慧宽泽轮流值班。他们将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从10倍提高到80倍,最终在混合成分的岩心样品中发现了一些有效的地层标志,标志着更新世至上新世晚期的沉积时代。
当钻探到海底700多米时,整个南海环境似乎在一夜之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海底有大量的氧气,原始的粘土矿物被氧化成美丽的红色,点缀着成千上万的白色有孔虫。最初,“海洋红层”在南海再次被发现。
“海洋红层”的核心相对坚硬。黄宝琪把核磨成粉末,用过氧化氢加热,煮成浓稠的“巧克力奶茶”,然后用63微米的筛子过滤。显微镜下出现越来越多的有孔虫。它们表面粗糙,个体大,特征明显。有一种有孔虫在拉丁语中被命名为“globiquadrina binaiensis”,它在这个地层中闪现,并成为测定年代的“标志性面孔”。
在“海洋红层”下,岩芯样品中出现深海矿物结核,有孔虫外壳变形并溶解。沉积物样品在不同地方的运移特征明显,地层时代又变得模糊不清。
就在这时,一个尘埃大小的有孔虫出现在80倍显微镜下的舞台上。它就像一种美味的“奶油冰淇淋”,在拉丁语中被称为“幼嫩细滑”,大约3000万年前首次出现在南海。
还有一种像“麦穗”这样的有孔虫,它的拉丁名是“智利贝列纳”。它和“冰淇淋”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两个“标志性面孔”的组合可以判断地层的年龄为3000万年。
“深海是如此神奇,有孔虫又是如此美丽,这常常唤起我心中无限的想象,仿佛我可以像神话一样穿越这个圈子,自由驰骋。这就是为什么我痴迷于海洋微古生物学。”黄宝琪说道。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绚丽多彩3000万年:有孔虫讲述的“南海神话”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57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