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64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北京5月19日电:“煤为什么能变成石油”——访中国科学院世界级工程技术团队

新华社记者董瑞峰

2016年底,神华宁美400万吨/年煤制油项目开启了全厂流程,对提升我国能源自主支撑能力、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世界上最大的单个煤制油项目背后,有一个核心技术团队——中科合成油科技有限公司。近日,记者采访了该团队,回顾了追赶和追赶煤制油的历程。

百年勘探,中国煤制油的新历史

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但中国是一个富煤少油的国家,目前近三分之二的石油是进口的。

1923年,德国科学家费希尔和托普舍发现煤可以间接液化。仅仅一年时间,中国人就跟随世界科技前沿,开始探索用煤生产石油的方法。1951年,新中国生产了第一桶煤制油。然而,随着国内油田的相继发现,煤制油技术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油价波动很大。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专注于科学研究,开始了中国第二次煤制油之旅。研究人员相继开发了新的催化剂和新的合成工艺,出油率大大提高。

1997年,山西煤化工研究所研究员李重组了团队,并决心打造自己的煤制油技术。

李说,煤制油装置是一个复杂的、高度集成的装置,其中合成气转化为一次油的费托合成反应是最关键的一步,因此费托合成催化剂和大型合成反应器技术的突破是煤制油技术产业化的根本和决定性因素。

2011年,中国神华集团决定采用李团队开发的高温浆态床煤制油成套工艺技术。国家能源局组织专家对校准后的示范装置进行评估:“这是中国煤间接液化技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2016年12月,年产400万吨的煤制油工厂建成投产,生产优质柴油、石脑油、石蜡等产品,使中国进入少数几个掌握煤制油产业化技术的国家行列,煤制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经过20年的存储,独立技术突破了瓶颈

在研究和掌握煤制油技术的20年中,虽然国外可供借鉴的先进经验非常有限,但一个又一个技术瓶颈已经被一个又一个突破。

在规划设计年产16-20万吨煤制油示范装置时,李反复计算了整个工艺流程和能源利用效率,发现200-250℃的反应很难回收大量热量。“这部分热量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这对煤制油系统的能效有很大影响。”李率先提出将反应温度提高到260℃到290℃。

中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勇介绍说,神华宁美项目的技术进步还体现在,原配方的高效催化剂大大提高了反应活性,产油能力比以前的国际通用技术提高了三倍以上。此外,还形成了一种高度节水的煤制油工艺技术,将每吨用水量从10吨左右减少到8吨以下。

杨勇表示,神华宁美项目生产的高清洁油具有无硫、无氮、低芳烃的优点,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的排放大大减少。

产学研结合,“写在祖国土地上的论文”

在实验室技术向工业应用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科学院山西煤化工研究所大胆进行了体制、机制、管理和经费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

中科合成油是由山西煤化工研究所与内蒙古伊泰集团、鲁善喜安集团、中国神华集团、徐州矿业集团联合组建的股份制高科技公司。李说,事实证明,这是一个依靠中国科学院与大型企业密切合作,引入社会资本和市场运行机制,迅速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成功模式。

李说,通过社会化,不仅可以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还可以在市场管理、资本运营、融资能力等方面提供帮助。,并有助于改变科学研究者的固有观念。

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合成燃料中国不断培养、吸收和引进国际国内高科技科研人才和高级工程设计人才。同时,通过股权分配和股权激励政策,解决了科研骨干的后顾之忧,激发了科研人员的技术创新能力。

李说,鉴于我国褐煤、烟煤等低阶煤资源数量众多,难以有效利用,中科合成油研发团队正在分阶段进行煤制油液化新工艺试验,目前正在规划设计一座百万吨级的商业化工厂,有望形成新一代的煤制油工业技术。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煤变油”为什么能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61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