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83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网桂阳5月26日电(记者孟、)在21世纪,高度发达的网络使人们联系更加紧密和方便。在可预见的未来,工厂里的设备和机器将变得“人性化”,每台仪器都将有一个“账户”,即一个网络地址,就像一个人一样。人类可以与所有机器自由交谈,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由人类主导的高度智能的人机一体化时代...
这样,对智能时代的描述就不是来自想象未来的电影,而是来自中国工程院院士、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工程专家杨善林对“大数据+制造业”未来的自信回答。
在2017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利用大数据改变制造业的话题经常成为讨论的热点。杨善林参加了会议,近年来一直从事相关研究。
“充分利用大数据这一新的战略性人工资源,可以不断提高产品的智能化水平、R&D和生产流程的开放创新水平以及基于产品的服务水平,优化整个制造生态系统。”杨善林说。
以智能手机的研发为例。为了设计受欢迎的产品,企业首先成立了一个由极客、爱好者和开发者组成的粉丝小组,根据这些粉丝的需求设计相关产品,并进行小规模的产品内部测试,形成工程原型。然后,铁杆粉丝参与工程机械的使用,并向设计部门反馈他们的经验和意见,在快速改进后推出产品。这是大数据在智能制造业中的应用过程。企业通过手机操作系统将用户与用户、用户与企业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大规模的社区,利用社区反馈的大数据了解用户的使用习惯和需求,从而不断创新。
智能工厂是对整个企业整个流程的颠覆。根据过去的库存生产模式,过去仅限于选择最喜欢或最合适的产品,但即使是最合适的产品也会与用户心目中最喜欢的产品有所不同。智能工厂的出现弥补了这一遗憾。
智能工厂可以通过早期的交互平台实现与最终用户需求的无缝连接,并通过开放平台整合全球资源,从而快速享受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例如,以海尔互联工厂为代表的智能工厂越来越受欢迎。在这里,用户可以自由选择机身材料、材质、喷涂颜色、图案等。根据他们的个人喜好,有些部分可以像西装一样定制。
因此,工厂里发生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自动化生产线上,等待组装的电器不再是统一的,两种电器的型号和款式可能完全不同。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大数据正在充分激发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杨善林表示,大数据的渗透正在推动制造业新一轮重大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这与“中国制造2025”的起点不谋而合。
大数据的阳光甚至会“洒”在你、我和他身上。“在智能互联网时代,一切都可以智能互联。制造这些相互关联的创造性产品的不再仅仅是工程师和科学家。大众的小微创意也会引发蝴蝶效应,这将继续催生高价值回报的互联创意产品。甚至影响行业的发展方向。”杨善林说。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善林:未来机器将更“通人性”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62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