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09字,读完约7分钟
新华社“向阳红09”号船5月1日电:“镇龙”号南海登山宝船——揭开“镇龙”号载人潜水器神秘面纱,探索镇北海山
新华社记者刘石平
4月29日和30日,载人潜水器“蛟龙”带着科学家连续两天攀登南海中部的镇北海山,高度接近1500米。为什么“蛟龙”要深入大海去探索群山?登山的“独特技能”是什么?潜艇艇员用“蛟龙”爬坡难吗?你获得了什么驾驶经验?科学家有什么新发现和新感觉?新华社采访了6名潜水人员,观看了“蛟龙”号拍摄的视频数据,带回了样品,并为您一一解答。
为什么要探索深海中的山脉——解决科学难题
记者:在海洋深处,像地上世界一样,有高山、峡谷和平原盆地,南海有各种各样的海底地形。为什么“镇龙”要探索镇北海山,爬山脚,爬山顶?
中国海洋第二次航行第38次航行首席科学家石学发:镇北海山是南海中部海山链上的一个典型海山。用蛟龙号对该海山进行自下而上的观测和采样,有助于了解南海新生代海山的形成和构造演化。
南海的海山有丰富的海洋生物群落。用“蛟龙”号爬上海山,近距离观察取样,可以深入了解南海海山生态系统。
这一次,“蛟龙”爬上了海山的下部和上部,即第一天从2930米爬到2270米,第二天从1101米爬到328米。由于时间和任务的关系,镇北海山只爬了两个重点路段进行研究。
爬深海和高山难吗——开车比坚持到底更难
记者:“蛟龙”在深海里难爬吗?驾驶有什么困难?
实习潜艇师张毅:有些困难。登高的第一天,我和唐家岭、石学发等高级潜水员于9点25分到达海隆下方2930米处,开始向上攀爬作业,15点到达2270米的高度,用了5小时35分钟爬了660米。在攀爬过程中,有些地方的横向电流很大,如果不随时调整方向,就会被风吹走,所以在攀爬时,有必要在上升的同时调整方向。此外,只有在“蛟龙”前后注水两三次后,浮力平衡才得到很好的调整。
实习潜水员:第二天,我和高级潜水员傅,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杨刚,于9: 02到达预定深度,15: 30返回。攀登作业持续了6小时28分钟,垂直高度达到了773米。
爬山仍然很累。首先,观察是否有适合取样的岩石。这里的石头生长在山上,不容易采摘;其次,爬山时有必要调整潜水器的平衡。爬山也对操作精度有影响,因为水的密度随深度而变化。
就像开车一样,我们应该观察外面的地形,注意潜水器的各种数据,如离底高度、成像声纳、潜水器的速度、航行方向等。精神应该高度集中。与地面驾驶不同,驾驶“蛟龙”时,右操纵杆前后移动,左右转动,左操纵杆上下移动。攀爬操作的配合取决于一个人自己的感受。
“镇龙”的“诀窍”是什么——定点采样和精细作业
记者:“蛟龙”攀岩运动有哪些独特的优势?
岩性方法:过去南海海山的岩石采样主要是拖网,拖网的位置信息不准确,更重要的是经常是空手,直接制约了人们对海山成因的深入研究。以“蛟龙”为例,系统观察和获取新鲜岩石样品。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的团队对南海中部的海山进行了相当深入的研究,最大的制约是准确获取岩石样品,这就是“蛟龙”的优势。
傅:“蛟龙”号作为一种深海载人潜水器,与无人潜水器相比,可以带领科学家进行现场观察,进行有选择、细致的作业,突出重点,样品种类多,效率高。
唐嘉陵:“蛟龙”敏捷、贴近山、盘旋、倾斜,充分展示了“蛟龙”精确采样、定点操作的能力。在这两次爬山中,科学家们第一次潜水,收获更直接。在目前的实验应用阶段,“蛟龙”号还不能由两名科学家同时下潜,将来还可能搭载两名科学家——例如一名海洋地质学家和一名海洋生物学家——同时下潜。
发现了什么“宝藏”——样品令人眼花缭乱
记者:“蛟龙”在两天内爬上了山,拍摄了大量的水下高清视频数据,采集了许多样本,它得到了什么“宝物”?
岩性方法:除了“蛟龙”拍摄的大量视频照片和我们的个人观察外,第一次潜水还采集了新鲜玄武岩样品、生物样品、近海底海水和沉积物样品。其中,玄武岩样品为研究南海新生代海山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基础。
杨刚:第二次潜水获得了六个玄武岩样品;1块半固结有孔虫砂;生物样本包括1个竹柳珊瑚、1个丑柳珊瑚、2个海胆、3个蛇头和1个海绵。1管短柱状沉淀套管;近海底海水8升。这些样品显示了镇北海山上部的岩石特征和生物多样性特征。
潜艇获得了什么驾驶经验——“老驾驶员”和“新驾驶员”
记者:傅、、唐家岭是潜水60多次的潜水器,张毅、是实习潜水器。他们分别获得了哪些驾驶经验?
唐佳玲:这次“蛟龙”攀登也是为见习潜艇驾驶员进行的第二轮独立驾驶训练的一部分。驾驶“蛟龙”有一个磨合的过程,陪他们潜水,现场手拉手教他们,见习潜艇艇员积累了第一手经验,我自己也收获了不少。
第一天,张毅90%以上的时间都在开车。我只是想让她改变一下,停止驾驶疲劳。就像开车一样,不管你有多少理论知识,你都必须上路。这一次,张毅的表现令人满意。她独立完成了岩石样本、沉积物和生物样本,并通过实践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例如,机械手的采样变得越来越协调。
张毅:这是我第二次开“蛟龙”。我第一次在西北印度洋,我是驾驶“蛟龙”爬山。与高温热液区相比,它相对简单。然而,这里有困难。它在两个不同的海域进行驾驶训练。对我们来说,掌握潜水器在各个方向的性能是一项练习。
例如,当“蛟龙”坐在底部,将有灰尘和烟雾,什么也看不见。因此,必须小心操作。一旦灰尘过多,就只能放弃操作,这是唐嘉陵当场指示的。总之,对潜水器的了解、科学家的帮助以及他们自身技术的改进都直接有助于现场作业。
付:第二天的跳水动作持续时间长,新手驾驶时间长,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挑战。作为“老司机”,我们在海山区有着丰富的驾驶经验,所以我们应该尽力把以前的工作经验传授给他们。此外,这一次,从深水到浅水,两个作业领域都考虑在内,这也是驾驶经验的积累。
杨一帆:通过这次主驾,在航行控制、平衡调整、靠泊作业、取样等方面都取得了进展。此外,它还非常有助于指导傅驾驶潜艇,提醒他潜水器的高度,分析着陆操作的时机和操纵器操作的经验。
你对第一次去深海感觉如何——亲自去现场就像看电影一样
记者:科学家们对第一幅深海山景有何看法?
石学发:作为一名科学家,十多年前我关注南海海山链的时候,就希望通过载人潜水器,能够准确获取样品,亲眼观察岩石的分布特征。这一次,我终于实现了我的目标,难得的机会和巨大的收获。
杨刚:当我第一次潜水的时候,我可以直接看到海山,有点像陆地表面。过去只能在电影和电视上看到的场景就在眼前。山脊、峡谷和许多生物经过,感受海山岩石、沉积物和生物的分布。
从这次潜水中获得的新鲜玄武岩样本应该说是在空.之前经过实验室分析,希望能获得良好的结果。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蛟龙”南海登山探宝记——揭秘“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两探珍贝海山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62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