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895字,读完约15分钟
光绪皇帝御极的第四年,西元1878年,在离首都数千英里的广东潮州海阳县阁洲村出现了“祺祥皇帝”。 这个事件的记述,来自当地、省城、邻近省福建的记述互相吵架,有很大的区别。 这种现象提醒我们用单一来源进行评价是非常危险的,在历史上和信息上都是如此。 祺祥通宝的当地版本,先看看事件发生地的记载。 1900年,《海阳县志》写道,(光绪) 2年2月,逮捕了假皇帝王三义(县案书)。 首先光绪改元,其年号最初被告知为“祺祥”,逮捕敕令宣布中外,乡民还有狐疑嫌疑人。 时间属于斋姑某,往来于海、潮、世家,骗取财物也无法计算。 载着3艘造船、泊阁洲乡堤防一侧、被诱惑的男性女性,发出向海外求仙的声音。 读了一二年,官方莫的问题 会诏安王三义来了,冒充诡祥皇帝,斋姑看到它的区别,迷惑杨,共同住在船里,号船说“三奇”。 三义将该党的孙泡沫假封为左丞相,黄淑贤假封为右丞相,复数在阁州历游西北各乡,到处都是女性想成为假妃子的迷惑。 奉行樊希元听说了这件事,2月与城守营方鳃带兵和阁州“三奇船”拉开了差距,搜索龙凤舆、日月旗、觉罗皇帝亲兵号衣等,斋姑四处逃走,获得王三义和孙泡、黄淑贤等,4月开省。 (光绪庚子《海阳县志前事略》) 1915年潮汕地图的阁洲大意是,光绪二年( 1876 )二月,海阳县(今潮安区)阁洲地区有露阳籍斋姑(产婆),财源无数,造船。 正好福建诏安县人王三义来这里,自称“祺祥皇帝”,产婆邀请他同居船上,叫“三奇船”。 王三义封孙泡为左丞相,黄淑贤为右丞相,很多女性想成为他的妃子。 奉行樊希元收到线报,率领士兵包围,搜索龙凤舆、日月旗、觉罗皇帝亲兵号衣等违禁品,产婆逃跑,捕获王三义、孙泡沫、黄淑贤等,4月斩首至省城。 县志说要断铁,王三义自称“祺祥皇帝”,封左右丞相,资料来源是“县案簿”即县政府的文件,但弄错了事件发生的年份。 据《海阳县志》报道,光绪皇帝是继承人,最初传说年号是“祺祥”,这是误解。 “祺祥”是同治皇帝即位时的第一个年号,由顾命八大臣制定,不久慈安、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发生政变,使顾命大臣退位,年号也改为“同治”。 “祺祥”的年号只与同治皇帝有关 《海阳县志》把同治元年的事和光绪元年的事混为一谈,完全是“张冠李戴”。 同治皇帝对各国使节王三义的奇怪说法是,非常重要的是乡民对“太子落难”故事的印象太深,相信“太子落难”故事的传达依靠潮州歌本、潮剧的流行。 清代潮州歌册《百屏花灯》(又称《花灯百戏名》等)列举了100个潮剧剧目,第九部是《李旦探凤娇》,饰演武则天之子李旦沦为乞丐、奴隶,与富商侄女胡凤娇结缘的故事,这是4集。 李旦克服了灾难,每次去危险的地方都有好人来帮忙,最后才能即位。 你想争什么先当王三义妃,只是戏太深,把自己当成舞台上的胡凤娇。 潮州歌册的《李旦探凤娇》在国民教育、传播媒体普及之前,民间文学、地方剧是基础社会认识朝廷的主要途径,民间文艺作品塑造了乡民的“意识形态模式”。 英国人类学家华德英在香港畲家社区长时间的野外调查中发现,不识字的畲家(船民)也形成了对皇帝、朝廷、官员文人的一系列观念,这种意识模式的第一来源是戏曲。 在潮汕地区潮州歌本的渗透力非常强,一般是懂一点文案的女性,通过给不会读写的伙伴朗读潮州歌本,以歌本体现的观念为基础传达。 民间文艺民俗的解释需要人类学的发现内在力量 福州英国人版1878年9月,英国驻福州领事馆的官员白被底( george macdonald home playfair )以“中国的帕金森War Beck in China”为题发表了报道。 珀金·沃贝克约1474出生在比利时寒冷的房子里,经历过几个贵族仆人。 他后来获得勃艮第公爵夫人玛格丽特,得到欧洲许多王室的支持,被称为爱德华四世之子理查德,准备打倒英国国王亨利七世,取而代之的是两次军队入侵英格兰,1497年在第三次入侵中战败 沃贝克承认英国王位的继承人,白被底相信王三义也有挑战光绪帝帝位的意图。 珀金·沃贝克画像的王三义自称为“祺祥亲王”,也就是已故同治皇帝的哥哥( elderbrotheroflateemperort’ung chih ),但慈安、慈禧太后不喜欢他,让弟弟继承了皇位。 王三义说,有一天晚上,他被塞进棺材,运往乌有之乡。 他逃跑了,召集军队,支持者有很多八旗的孩子。 白被底接着说,王吴(白被底误记为“陈氏”,这不重要)在年五旬,双目失明,可以代替神佛传播“敕令”和先知的未来,拥有很多信徒。 去年冬天,王吴氏扶乩自称受到观音(慈悲女神)的敕令,一到春天就会有大灾难降临,潮汕一带受灾最严重。 要避免这场灾难只有筹集资金造船。 王吴有个虔诚的信徒叫黄作舟,听慈悲女神的指示,马上行动,在龙湖日夜监督,监督三奇船(“triple wonder”)三艘船,并排停泊在阁洲江边,在电缆上铺了木板。 灾祸一来,信徒们只要过跳板,出船出海,就能去快乐的对面。 根据白被底的文案,王三义老家在福州附近,但根据两广总督刘坤一奏折,王三义是福建敕令安人,后者比较可靠。 敕令安,潮州属于两省,但语言通晓。 在白被底的版本中,王三义出生于富裕的家庭,父母早服丧,他自己又好吃又懒,被乡巴佬鄙视,1877年游荡在广州,在白云山的寺院打杂。 在庙里,他依然懒惰,违反清规,终于被和尚赶出去了。 他身无分文,头发越来越长,乞讨着一步一步地去了潮州。 旅途中,他没准备好,就偷了七个石狮子和另一个观音像。 他在阁州逗留时,听了“三奇船”的故事,拜访王吴先生时,两人第一次见面。 他带来的石狮子、观音像使信徒非常好奇。 王三义编造了观音像的故事:一天晚上,他穿过灌木丛时,观察到丛林里闪烁着红光,沿着光搜索,找到了观音像。 观音像一落在他手里红光就消失了 关于石狮子,说来话长,但这属于北京宫廷。 王三义氏解释说,他是“祺祥亲王”本人,因在两宫皇太后失去宠爱而抛弃了皇位。 他率领军队进入北京,希图恢复了皇位,但他的军队败给了大虎,本人被迫流亡,七个石狮子是他身份的说明。 故事非常奇怪,但很快就被村民接受了。 亲王殿下被“三奇船”“驻守”,太子落难的故事马进入了附近的村庄。 从此,穷途末路的王三义过着奢侈豪华的生活,村民们不断进贡各种东西,也有白银。 王三义做了一张绣着五爪金龙的椅子,带领着一队穿着“王勇”衣服的护卫队,发生过那件事。 村民们不仅争先恐后地缴纳贡品,还广泛地传播故事。 遗憾的是,消息传得太广了,传到了县爷爷的耳朵里。 不久,一队士兵来到阁洲岸,把三奇船上的“国王的军队”全部带走了。 白被底的报道省城版1878年9月20日,上海《申报》刊登了两广总督刘坤一、广东巡抚张兆栋的奏折全文,作为粤省的两个最高长官,对该事件进行了正式叙述。 据省城版报道,王三义不是在这个时候来内阁州的,10岁的时候,被福建敕令安绑架到潮州,骗子想背叛他,但因为疥癣卖不出去而被抛弃了。 王三义被迫乞讨,在王吴先生的斋堂吃饭。 王吴可怜他,收为义子,让他在斋堂煮饭打扫卫生,信徒黄作舟经常坐在斋堂说话,彼此很了解。 1864年,王三义16岁,觉得在斋堂工作很辛苦,希望进山修道。 王吴让黄作舟带他去镇武荒山宿舍,有时把木薯等食物送给他,还不够吃。 王三义还在附近有缘。 1874年,王三议为了乞丐的困难,蓄头发,假装神父,整理缘分生活,让黄作舟通知王吴氏制作道袍帽鞋,住在藤吊岭(现在俄东县)的空庙。 1876年底,黄作舟去庙里和他聊天,王三义冒充王爷,告诉黄作舟王吴,欺骗信徒捐钱造船,把斋堂搬到船上。 王吴经常对来崇拜上帝的孙亚炮、陈淑贤等人说,观音菩萨降乩、光绪三四年间,潮州需要有水之苦,需要事先捐钱造船,请神佛禳解决。 灾害来了,信徒可以乘船出海逃生 孙亚炮等人错误地相信了这个说法,告诉四乡,相信附近上帝的村民们,希望避开灾害,积极捐款,王吴先生一共骗取洋银两千余日元。 1877年农历8月,黄作舟在龙湖河里,委托工匠造船,被称为“三奇船”,孙亚炮、陈淑贤导演工作。 王三义暗中命令黄作舟、王吴散布谣言,慈悲女神说做梦,船建成后,“长毛贵人”来了,见过贵人的人都有好处。 十二月,船建成,王吴下船居住,将斋堂中的玉观音、石狮子等转移到船舱供奉。 邻居善男信女听到了,就来向上帝祈祷。 光绪4年正月10日( 1878年2月11日),王三义放下衣服行李,移居溪南山足荒园暂住,刻上一张“玉旨”牌、一张“王勇”圆圈印,另外在旧衣店买了11顶蓝顶冬帽,称为裁缝缝制旗、号衣等。 5天后的早上,很多游人上船,王吴先生告诉大家,昨晚仙人做梦,贵人住在溪南山园。 黄作舟也附和说,梦见仙人的指示,邀请孙亚炮、陈淑厌一起迎接“贵人”。 下午,黄作舟雇人扛车,迎接王三议成为“三奇船”。 每个人都看到王三议留长发(当时刮额头把后发编成辫子),觉得奇怪,盘间的起源。 王吴故意使那件事神秘,悄悄地说:这是王爷,同治十三年玉旨在访问北京考察天下好男女。 之后,遇到同治皇帝去世的国丧,在回到北京夺回生命之前不能剃光头。 王爷打算今年2月回北京,但磁盘费用不足。 每个人送行程仪的话,将来一定有好处。 王三义雇了木匠做雕龙八担大轿放在船内,让王吴先生静静地告诉人们,龙舆说是王爷回北京骑的。 连日来,坐船崇拜上帝的男女络绎不绝。 王三义骗大家读了天书,知道未来的祸福,王吴、黄作舟也帮助敲侧鼓。 很快,很多男女都把钱送到船上,说王三议收到后,一定要回北京。 黄作舟是孙阿悾、郑林兴、黄姑娘保、林克武、陈运儆、陈阿鹅、傅喜、黄亚中、林廷有来船、打扫、服役、粉刷木匠的,这些“临时工”后来被提供来说不知道王三的假财内情。 到农历正月二十八日,一共骗取了洋银1800多日元。 这些银除了被船消费外,还被王三议、王吴氏、黄作舟三人划分。 海阳县奉行樊希元收到了正确的情报,农历2月初1日( 3月4日)清晨,率领营兵来到“三奇船”,当场捕获王三义等人,搜索了很多违禁品,初步审判后,很快解决到省城。 拘留期间,王吴、黄作舟进了监狱,官方说明他带病进了监狱,但有可能是被虐待死亡。 9月初,广州府谶局进行审判,此案主犯认定“造假号,骗钱,不鲁莽”,大事化小。 王三义按照“妄布邪言煽动人心”的法条,做出斩决,立即执行。 粤省当局显然不愿意继续株连,孙亚炮、陈淑贤判杖100、驱逐三千里、孙阿悾等人判决杖80释放后,包括其他有关人员、木匠、裁缝、贡品者,一律不予追究。 奏折中有句话叫“这句犯下的话极其疯狂,是可怕的视听”,有含蓄的供词一定会惹慈禧生气,不便上天。 二广总督刘坤一再解体三个版本就有很大区别。 最大的区别是:一、当地版和福州版说王三义今年来到潮州。 省城版说,他10岁时从福建敕令安被潮州绑架,被王吴先生收为义子。 二、省城版认定王三义只是被称为王爷,当地版、福州版认定他自称为“祺祥皇帝”。 三、当地版在官方包围逮捕时王吴说“四处逃走”,省城版、福州版确定她也被捕入狱了。 两广总督刘坤一认定王三义只是被称为王爷,深深害怕“祺祥皇帝”的说法向朝廷演奏,大大激怒慈禧,大加责备,广东官员肯定也会卷入其中。 慈禧只有载淳(同治帝)的儿子,死于19岁。 祺祥是端华、肃顺(顾客大臣)强加的年号 再者,光绪皇帝是慈禧的侄子兼侄子,王三义自称是同治帝的哥哥(实际上不存在),直接挑衅慈禧的权威,否定光绪帝继承人的正当性。 如果忠实演奏王三义的供词,结果极为严重,慈禧要求彻底调查到底,许多无辜的村民被杀。 刘坤一的奏折仔细抹去了株连可能产生的痕迹,保护了被骗的村民的生命,功德是无限的。 这个奏折,虽然有不真实的地方,但暴露了刘坤一家的内心慷慨。 慈禧太后的油画虽然事件发生有点偶然,但从地理环境、民间信仰方面可以理解。 阁洲村位于汉江西溪西岸,现在属于龙湖镇。 清中期以来,汉江多次决堤,村民们生活在早饭前的状态。 据《浮阳镇志》报道,“历史上韩堤多年失去修理,多次决口。 其主要危险段为惠民含边一段、七都祠段、上下新安曲堤段、阁州含段、下阁州瓷器工厂足堤段。 “咸丰三年,登隆潘刘堤溃,四年再溃,”耕农失业,吴忠恕因之乱 “吴忠恕起义队包围潮州府城长达5个月,各县震动,光绪《海阳县志》将起义和汉江溃堤联系起来,符合当时的实际。 学者黄挺说:“晚清韩江水祸,是潮州社会动乱的重要诱因。 根据《海阳县志》记载,同治10年( 1871年)龙湖堤140丈,阁洲堤40丈。 光绪六年( 1880 ),市头堤坍塌75丈。 滔滔的韩江水,成为挂在居民头上的剑,使人们的心害怕得要命。 迷信鬼神,原来是根深蒂固的传入南方各地。 面对随时来访的灾难,人们只能向神佛请求指示。 产婆王吴在这样的背景下,凭借观音信仰的权威度和自己“灵媒”的天分,在乡民中树立了威信。 这件事上最初犯的名字是“王三义”还是“王三议”? 根据以前流传的史料学观点,奏折是文件,可信度最高,清史学者大多毫不怀疑。 但是这次的文件是故意的“错误”,也就是主犯本名是王三义,正式改为“王三议”。 根据清代刑部的惯例,罪名达到一定程度的严重程度的反犯,如果名字中含有“正能”一词,就要带有偏见地贬低他。 最有名的例子是孙中山 孙中山本名孙文,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后,清廷在官方文件上写道“孙汶”。 “文”的意思非常肯定,为了不让“逆犯”给人带来好感,在“文”里加三水,几乎是清廷的标准操作。 1870年,两江总督马新李被暗杀,犯人的真名是张文祥,但官方文件上写着“张文祥”,该事件立即编成戏曲《张文祥刺马》演出,“张文祥”的真名被遗忘。 从“祺祥皇帝”事件中,可以看到清廷偏向于反犯名字的其他类型。 王三义的“义”字,加三个水就不成字,最后加上词旁变成“王三议”。 从犯罪中,陈尊敬变成了“陈运儆”,陈淑贤变成了“陈淑厌”。 孙中山写有“孙汶”的文件体现了当权者、文件制作者的想法,不一定百分之百可靠,应该在具体场合批判性地分解。 在这个例子中,省长署的文件与海阳县署的文件明显冲突,海阳县的文件反映了府县职员的邀请精神,省长署的文件体现了省长不想牵扯股票的同情心。 英国驻福州领事馆的官员白被告底的版本帮助我们进入历史现场,理解民间文艺、民间信仰的巨大威力。 经过接生婆的权威“背书”,通过太子落难的传说,可怜的孤儿瞬间变身为“祺祥皇帝”。 三个记载的巨大区别是,当你听到历史故事和信息时,注意不要随便相信单一来源的版本。 (本文来自澎湃信息,越来越多的原始信息请下载“澎湃信息”APP )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热门:陈晓平:1878年潮州“祺祥皇帝”案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66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