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306字,读完约11分钟
本报记者郭阳琛颜世龙连云港( 601008,株吧)报道
“中国医药( 600056,股票吧)江苏、江苏医药看连云港。 ”。 ——这句话是真实的。
连云港之所以有这种潜力,是因为恒瑞医药( 600276,应该是股票吧)、正大晴天、康缘药业( 600557,应该是股票吧)、豪森药业四家上市药企驻扎在这里。
但是,仔细看看这个时候,连云港好像也只有4家药企,其他上下游公司怎么样连云港已经满意了吗? 还是有难以启齿的隐情?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调查,作为三线城市的连云港,从行政能源级成为人才吸引、金融支持、交通建设等基础设施的天然瓶颈,在长三角都市圈处于劣势,四大药物企业进一步迅速发展的“
备受瞩目的是,想要“虹吸”药企业的“中华药港”产业园经过扩张、改名后建设了10多年,到2019年下半年为止“踩油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连云港医药产业突破的路径,也是探索医药产业集聚课题的缩影。
连云港底气
连云港善于小巧博大。 在江苏省范围内,连云港医药产业为全省领域不到一成的公司数量,实现全省领域近2成的销售收入,为全省领域近3成的入库税收做出贡献。
连云港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是连云港市医药产业整体的核心,四大药物企业为全区6成以上的有规律的工业总产值做出了贡献。 数据显示,2019年,开发区医药产业实现产值438.3亿元,增长16.6%,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例达到64.6%。 四大药企业实现产值415.9亿元,增长16.2%,占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的61.3%。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连云港医药产业迅速发展进入培育初期。 1969年8月,江苏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制药工厂成立,1973年更名为连云港东风制药工厂,成为正大晴天的基础。 1970年,恒瑞的前身连云港制药厂成立。 1975年,康缘药业的前身连云港中药厂落地。 豪森制药起步比较晚,成立于1995年7月。
想起“改革、创新”四大药企的快速发展历程,恒瑞医药副总裁王洪森总结道。 90年代左右,连云港市政府推进医药公司改革,推进公司民营化进程,增强公司活力。 以恒瑞医药为例,改革后,企业在研发和销售两端加大了创新力度。
以前医药公司不做销售,坐在家里等医药站。 王洪森告诉记者,从1995年开始恒瑞新药开始提高销售积极性。 “我们不仅要去医药站,创新药也要自主从学术上宣传,让一线医生知道新药怎么样,这种方式也促进了我们的新药创新,慢慢走出了国门。 ”。
连云港医药产业的启动和迅速发展也离不开政府的计划。 豪森药业企业品牌管理经理钱飞认为,连云港这个“小地方”能打响医药产业的企业品牌,不仅是四家药企相互竞争产生的良性气氛,而且初期政府对产业整体计划引起了公司间的恶性竞争 比如正大晴使肝病药迅速发展,恒瑞医药迅速发展肿瘤药,康缘药业迅速发展中医药,我们豪森药业关注中枢神经,这方面的要点都成了四家药企各自的名片。
产业集聚的困难
“初期四家制药公司的土地申诉我们基本满意,制药公司厂区以东各一家。 几年前,我们观察到开发区医药产业问题布局分散,定位不充分,产业集聚效果需要进一步加强。 ”。 开发区党工委员会副书记王波说。
“连云港缺少医药产业集群”王洪森说,目前能为四家药企服务的上下游公司和中小研究开发型公司很少。 “比如制药公司需要的瓶装罐头等内外包装材料,现在还必须采购到浙江等地方。 产业链形成后,我们的大公司吃肉,中小企业也自然喝汤,这是互利的。 ”。
王波和王洪森道发出连云港医药人的心声,指出了当地医药产业迅速发展至今的核心。 为什么连云港有四家制药企业,但没能在地区内形成比较大规模的医药产业集聚呢?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一是医药产业即使是辅助公司,准入门槛也很高,不是普通的中小公司能入局。 二是医药研究开发型公司快速发展资金价格高,至少需要“三个十”,投入10亿元经过10年有10%的成功率。 三是本土大学和科研机构屈指可数,难以满足医药公司快速发展的人才诉求。 四连云港只是普通的地级市,从行政能源级到人才吸引、金融支持、交通等基础设施,在长三角范围内不占特征。
因此,2009年,连云港计划建设“新医药产业园”。 园区建设主体新海联集团副总裁吴哲对记者说,新医药产业园建成于年前后,最初只建造了一个展览厅和孵化大楼,功能也以展示、招商、事务为主,上传企业广告的主营是医疗器材贸易,研究开发型公司
建设开发区医药产业园的当初想召集中小企业,但这些公司不仅在办公室,研究开发、成果转换、生产等的诉求也在增加。 在此基础上被命名为“生命健康产业园”,因为这个项目一直“难以落地”。
为什么到此为止? 一位当地官员对记者说:“其实为了建立医药产业园,可能从上到下都没有非常完全的想法。 你可能觉得连云港医药很有名。 四家药企做就行了。 虽然现在也有意识地说要建立集聚区,但是整体的计划也不长”。
年12月,在泰州参与“中国医药城”建设运营的尹哲强来到连云港,担任市委常务委员会、副市长、开发区党工委员会书记。 在这里看到拥有四大药企的医药产业“沃土”,为了加快“生命健康产业园”的建设,强调连云港的特色,我决心改名为“中华药港”。
中华药港以“一区两园”为整体布局,计划面积30平方公里,其中东园重点布局化学创新药、中药等产业。 西园要点配置化学生物医药、创新药、药用辅料等。 “一区”是核心区,计划面积6平方公里,总投资额90亿元,项目于去年7月开始建设,分三期推进。 建设第一期孵化器(研发)、加速器(中试)、安评价中心和示范现场等。 记者在现场看到,现在大部分建筑物都关闭了,预计8月份会陆续上传项目。
江苏省对中华药港也有很高的期待。 3月18日,江苏省党委书记娄勤俭调查开发区指出:“这里有条件打造世界知名的医药产业高地。” 连云港聚焦“中华药港”核心区项目建设,全面推进新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继续扩大新医药产业影响,全力建设世界级医药产业特色园区。
政府改变理念
连云港开发区的主要责任主业是招商,产业项目是开发区的生命线。
但是,以前为招商招商,每年招商活动盛行,但很多项目真的没有落地。 王波给记者做了形象的比喻。 招商比如上中下三章的复印件,上篇是引进项目,中篇是建设项目,下篇是服务项目。 但是,我以前只重视读文章。 招商部门也反复协商,但没有后续了。 我觉得理念有问题。 王波感慨地说。
尹常务委员会带来了新的答案,不仅是招商,推进项目建设、服务公司更重要。 王波表示,截至2019年,开发区11亿元以上的项目落地20个,往年一年也不能落地。 “我现在不担心建设,但是必须搞好服务的辅助性。 有要点和突破。 ”。
王洪森也认为政府应该有服务的理念。 “例如,来自招商的公司和项目面临课题的情况下,政府应该多送资金和政策支援吗? 医药公司经常遇到的环境问题不是一刀切,而是派专家去公司指导整改,能给一定的期限吗? ”。
记者在与多家当地医药公司负责人的对话中认为,很多公司对于连云港科研能力的短板,政府也应该改变思路,通过频繁召开医药科研论坛来弥补。
“医药产业要想更深更快地发展,必须做一点学术建设。 ”。 江苏省云医疗器材有限企业副总裁彭家启建议,以四家药企的研发特色为基础,定期召开以肿瘤、肝炎、中药等为主题的大型论坛,可以聚焦全球主要专家学者的细分行业。 “届时将聚集很多科研和人才资源,这些论坛也将成为新的招商渠道,成为国内公司和外来学者、公司信息表达的平台。 ”。
"先保持原有"
“连云港的医药产业全国有名多亏了四家药企,但除此之外的公司数量比较少,这两年真正吸引外资的也很少。 ”。 在连云港负责招商的官员蒋丽(化名)深有感触。
记者询问中华药港现在的招商情况时,蒋丽犹豫了很久才慢慢说。 “现在有正在谈论的项目,现在有两大矛盾。 一是研究开发型公司前期需要大量资金,但政府产业的诱惑资金数量有限,门槛很高。 第二,许多生产型公司想把原料药的生产转移到连云港,但连云港需要更高端的制剂生产。 ”。
蒋丽说,许多有意的研究开发型公司的产品还处于临床阶段,不仅需要时间,成功与否也是未知数,但地方政府的产业基金有申诉。 经济开发区的产业吸引基金要求相对金额不够,项目风险一定要小。 “严格的一点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但这限制了我们的投资,医药项目显然没有风险之前没有机会吸引。 什么时候有人投入资金,产业化收水果的时候再来你这边? ”。
多家草创型医药公司的负责人对记者说,这样的公司在“种子成长为苗”阶段最缺钱,最需要政府资金的投入。 因为政府的投入不仅是资金,也是吸引银行等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投入的风向标。 “这时,我们在政府敢于支配一点之后,大胆选择接受投资资金的地区。 这些往往与地方财政力量有关。 ”。
彭家启也指出,为了建立以研发为中心的医药产业园,地方政府需要拿出大量的钱作为产业基金,召集专家进行项目的审查和管理,背后需要政府的财政支援力。 “更重要的是,当地人能允许失败吗? 有完全管制的制度吗? 所以,现在的中心问题是没有科学有效的机制和制度,让大家步调一致。 ”。
如何缓解上述矛盾? 蒋丽认为,一是加大基金投资力度,稍微开放医药项目门槛,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限制,短期内无法实现。 是支持能完善二、四大药企业产业链的配套公司,但实际上开发区内现有的产业索赔还不能支持。 三是以中华药港的孵化器功能为突破方向,扩大本土初创型公司的培养,使它们成为真正走出连云港的公司。
实际上,恒瑞医药等四大药物企业的总部和研发部门不断转移到上海、南京等二线城市,“留守”连云港大多是生产基地,如何把四大药物企业留在连云港是目前当地政府处理的另一重大课题。
今年6月,王波开始接管中华药港,目标是5年内产值利税突破千亿。 主要问题是项目的上传,先繁荣中华药港的迅速活性化,“一期闲下来,二期就没了”。
“本来是红花,外来是绿叶”王波也认为把重点放在招商上是死路一条。 连云港医药本位居全国前列,首先要把四家药企准备搬迁的研发中心纳入药港,整合开发区内的成长型医药公司进行集聚。 “挽留本来,吸收外来的更适合未来”。
担负着中国药港建设的重任,自信的王波计算了一周的账目后,只对上级领导提出了一个要求,允许四大药企医药销售企业上传中国药港。 他认为在未来的中华药港,研发中心具有“公鸡”领先的作用。 生产型公司和上下游公司是“母鸡”,能下蛋但有建设周期。 真正税收最高、短期内产生巨大利益的是医药销售企业。 “只有有产值和人气的支持,才能发挥孵化中小企业的实力和雄辩地。”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四大药企研发部门外迁 连云港医药产业艰难升级”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67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