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39字,读完约2分钟

中新网成都6月10日副标题:家门口的“迷你美术馆”:提高审美的“最朴素”课程

作者单鹏

在街角看不见的门面房间里,隐藏着“90后”曾经顺利处理过的“迷你美术馆”。 打开厚厚的玻璃门,穿过一楼、二楼的咖啡馆和酒吧,就能看到这三楼的小艺术大厅。 在这里,每部作品都值得细看。

集画廊、咖啡馆和酒吧为一体的“综合空间”位于成都市锦江区,今年4月正式开业。 作为主理人之一,曾畅的首要事业是经营这个面积只有55平方米的陈列室。 他说,这是使艺术进入生活,提高大众审美的“最朴素的”方法。

为了参展油画作品。 杨预蒂摄

沿着铁制的楼梯在昏暗的灯光下上楼梯,从脚下伴随着“咚”的声音来到3楼时,20岁左右的年轻人们在这里拍照。 对着镜头的模特持续调整姿势,就像想让自己和后面的画一体化一样。

展览室的装饰极其简洁,四面墙涂上最朴素的白漆,地面是光滑的水泥地,6米高很大程度上缓和了面积小带来的紧迫感。 除了挂在墙上的十三幅油画,展厅里只有一张放着纪念卡的桌子,稍微大声一点就能听到回复。 没有安装玻璃橱窗,靠近一看,油画创作的笔力和纹理就很清楚了。

“在面向观众展示之前,创作过程不能划句号”照片出身的曾畅有很多小艺术家的朋友,他们创作了很多艺术作品,但缺乏自我展示空之间。 曾畅的小展览室正好在这些难以展示的作品和观众之间建立了信息表达的桥梁。

这个陈列室的周边耸立着很多电梯公寓,吸引附近的居民参观展览会是曾经的愿望之一。 陈列室的作品数量和整体规模比不上大型展馆,但其特征是方便。 “人们下班回家的路上,在陈列室休息一会儿,一二十分钟就可以上关于美学的“课”。 ”。

事实上,具有这种艺术功能的陈列室是社区艺术的一部分,在这些艺术空之间为居住在周边的居民提供了直接面对作品和艺术家的平台。 在每天的“浸渍”中,人们的审美素养在潜在的默契中提高。 “能否理解作品,能否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能真实地接触作品。 真正的作品产生的冲击力和魄力,完全不能和手机照片相比”。

曾经和各地的艺术家取得联系,为陈列室安排了以下各种展示。 他说,现在的展览结束后,展览室陆续布置了六个摄影展,一直排到今年年底。 “希望越来越多的周边居民来参观,在这里接触美,发现美,感受美”(完)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家门口的“微型艺术馆”:提升审美“最朴实”的一课”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68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