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260字,读完约13分钟
随着设计工具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看到过去需要手工设计的许多业务开始被自动化工具取代。 如果眼球放得更远,当人工智能迅速发展成有助于穿越我们问题的处理方案时,产品设计工作到底要做什么呢? 未来产品设计师的价值体现在哪里? 如果这只是远视,摆在我们面前的近忧也令人担心。 移动网络把世界和中国吸引到同一个起跑线上,美国的产品模式不再是我们直接可以模仿的对象。 网络产品创业进入深水区,表面看起来热潮澎湃,但真正活着的还不是好产品。
所有的现象都指向重要的方向:知道怎么才能赢的产品时代已经过去,产品竞争开始转向思考力的竞争,进一步考验设计师问问题的能力。
在这个残酷的报关游戏中,偶尔问一两个问题是不够的。 设计师在产品设计、成长的每个阶段都听到“正确”和“正确”,产品有可能生存并迅速发展。
那么,如何锻炼思考能力,在各个阶段提出正确的问题呢? 我认为首先有必要活用一点思考模型,提高看问题的高度。 其次,要认清各阶段核心问题的本质。
比如,我们应该怎么看待指控的本质?
如果产品具有某种功能特征,客户自然会利用其优点来理解并采用它。 您对产品的诉求取决于产品本身具有的功能。 如果按照这样的想法进行下去,设计者的任务将聚焦于强化产品的“好”,在品质、美观等方面提高,只要继续推进,顾客对产品的诉求就会自然提高。 但事实上,这种方法的结果经常与预期的不同。 客户不是像我们期待的那样理解产品,相反,他们表现得特别“不听话”。 顽固的设计师认为问题在于顾客,开玩笑说“这次的顾客不行,不擅长欣赏”。
善于思考的设计者反省自己,开始怀疑“也许是对申诉的理解”。 这样的自我疑问一出现,思考的魔力也会出现,带到更接近真相的地方。 比如说,如果继续考虑影响力的全部,就会发现在现实世界中煽动欲望的是正的助力,有负的封锁力——价格。 在这本书中,在产品的设计实践中“处理问题,降低价值成本”是设计师更关心的议题,所以我可以用越来越多的笔墨探讨这种负面的力量。
再加上时间维度,诉讼受到环境变迁的影响,具有适应性的特征。 申诉是灵活的。 只有这样逐步分解,我们才能真正看到客户对产品的指控。
同样,产品设计者对问题的思考也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阶段一:用片面、固化的观点看问题,只能看到零散的表象和静止的结构。 处理方案呈点状随机分布。
阶段2 :从宏观、系统的角度看问题,可以看到产品和产业、产品和其他产品的关系和位置。 处理方案开始具有系统的特征。
阶段3 :从动态、发展的角度看问题,可以看到长河问题的变化趋势。 处理方案促进产品势头的增长。
设计修炼产品设计能力的过程本质上是思考能力高度的过程。
思考的初期阶段
我2007年加入了腾讯。与很多一毕业就从事产品设计工作的腾讯人不同,我是典型的“中途出家”,2009年内部转籍到qq秀产品部,开始接触产品相关的工作,又加入了无线安全产品部之后
刚开始接触产品设计的我显然处于思考问题的初期阶段,列举了一些当时面临的典型问题。
☆我有时觉得这边的问题刚处理完那边的问题又出来了吗? 这种“补丁”现象总是持续出现。
☆我每天都可以收到很多指控,这些指控之间有矛盾和冲突。 在这个混乱的控诉中,找不到明显的产品突破口。
☆我的产品处理方案总是依靠团队头脑的暴风雨和灵光,自己解决问题的时候总是没有底气,不能很好地说服别人。
☆我认为产品设计的反复是不断叠加新功能的过程,在继续追加功能的过程中,产品会越来越肥大化。
☆我取得过阶段性的成功,但不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从那以后,我好像再也得不到成功的体验。
……。
从以上的问题可以看出,当时的我完全是“站在产品内部制造产品”。 没有设计章法,只是被动反应,哪里有问题就修补哪里。 这种状态在以后两年通过学习的积累得到了改善,但我也只能比较合理地应对问题,不能知道问题的本质。
思考的中高级阶段
更大的转变发生在年我离开帐篷后。
在这期间,我曾经很迷茫,辗转过几家不同的互联网企业。 它们的规模又大又小,既有当时忙于资本的旅行、运动行业的企业,也有刚成立的第一家公司。 在这个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帐篷。 这个平台本身赋予了产品经理意义,意识到我的产品设计实力有多强。 我幸运的只是在一个好平台上工作。 平台扩大了我对自己能力的认识,给了我幻想的自信。 投身创业企业,投身于高度竞争、无力的环境,我对产品展现了控制能力的全部真相。
工作复印件类似,但在用帐篷制作产品时,我必须承认我的心情不同。 简单来说,“有底”和“没掉”的区别。 用帐篷制作产品时关注的大多集中在顾客体验水平上,顾客在那些场景中采用产品,如何采用,如何设计能获得更好的体验等是第一个想法,但这些东西被应用在创业环境中 在众多复杂的产业结构和竞争环境中,似乎只有“以最低价格最大限度地撬动产品增长”才是产品设计的真正命题。
到这个阶段,我越来越开始增加关于产品、产业、战术的深度文案,开始思考过去“见过”的“真的没重视过”的问题。 在此期间,我不断折磨着自己以下的问题。
☆如何评价某个创业点值得放手?
☆产品人最常谈论诉讼,可诉讼的本质是什么? 你怎样才能深入发现那个?
☆作为产品设计师,应该如何战略化、系统化思考问题,寻找产品生存的正确路径?
☆对于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不断出现的竞争对手,该如何应对呢? 怎么赢?
☆构建新平台,需要两端不同类型的客户,如果发生纠纷,该如何有效? 怎样才能摆脱“下蛋下蛋”的死亡循环?
☆我担心自己的产品被别人模仿,想知道如何才能为自己的产品构建比较有效的产品“壁垒”,确保领导能力。
☆我的产品继续受到资本、战术升级的压力,如何平衡或更有效地处理客户申诉和商业申诉之间的矛盾?
……。
所有这些困扰我的问题都进一步迫使我反省我过去在帐篷里学到的东西。 我发现自己对过去产品的理解是多么肤浅。 当时想想,应该再生的东西,很容易被我忽略了。 腾讯有很多经典产品,也有很多非常优秀的产品经理,显然当时在腾讯的我不是优秀的产品经理之一。
自以为是,是产品设计师开始停止思考的危险信号。 不太理解的话,是产品设计师最致命的缺陷。 这些是我这几年学到的残酷教训。
探索产品设计的基础思路
本书整理了我经过这几年的学习和再生,复原的《腾讯产品法》体系。 我把至今为止自己经历过的问题放在本书的复印件里,试着用系统的方法回答了一下。 但是,就像书一直强调的那样,我衷心认为重要的不是永远的工具和答案,甚至是做法论,而是设计师如何思考问题。
因此,本书以“产品思维”为第一章,首先用例子和思维相结合的方法介绍有助于设计者正确思考的五种基础思维。 在此基础上,后面2~5章的复印件用“面向问题”解读诉求、战术、产品设计的开发和运营的本质和核心问题。 有趣的是,你越到表层,问题就越具体,越到下层,问题就越抽象。 具体的表现层变化剧烈,抽象的基础可以不变化地变化。
本书阐述了腾讯设计产品的基础构想,说明了设计师发现问题、定义问题和分解问题的全过程。 范例以腾讯产品为中心,但不限于腾讯产品,毕竟优秀的产品在想法上是共通的。
在产品设计行业,我知道自己是“野路子选手”,没有资格代表所有腾讯产品人(包括现在和过去)发声。 之所以敢写这本书冠上《腾讯产品法》,是因为有企业伙伴的支持和鼓励,另一方面,基于共享的初衷,抱着对过去写的自己的心情,想写一本刚做产品工作的我想读的书。
产品的设计来源于实战,产品的工作是“远胜于语言”的工作。 所以在我看来,自己的身份只不过是传声筒。 我只是用别的方法说明资深产品的人知道。 如果身体对自己模仿的东西有真正的知识,他一定更喜欢献身于真正的东西而不是献身于模仿。 他热衷于制作很多精彩的真正作品,作为自己身后的纪念留下来。 我还知道在我写这本书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产品人在设计的第一线奋斗,通过他们的思考和行动来实际构建自己的产品王国。 他们没有时间写任何做法论。 他们真是在产品上说话的人。 书向他们表示敬意。
另外,在形式上,我想尽量用简单生动的方法结束价格本的创作。 在过去的产品团队中,我总是最愚蠢的,所以经常需要咨询和确认同事们才能慢慢理解问题。 “把头拿下来放在口袋里”的情况很多,必要时“取出来使用”的我对很多复杂的问题抱有恐惧。 我相信产品设计行业也有和我一样缓慢半摄的设计师,他们可能不断面临打击,但磨牙。 书也是为他们做的。
我曾经非常担心自己有限的见解会误解网民,或者让外部误解腾讯的设计水平。 因此,为了不引起创作的偏颇而学习了一点:另一方面,努力收集网络和书籍等很多资料。 另一方面,积极参加资深腾讯产品人讲课的商家,尽可能全面地反复确认书的制作方法论。 但是,尽管如此,本书的副本依然基于我现有的视野和认识,仍然不足以排除可能存在界限和遗漏,解释整个腾讯的产品做法论体系。 于是,证明有知识的人批评斧头。
基本新闻
书名:《腾讯产品法》
作者:李立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年5月
定价: 58元
推荐。
★你是怎么设计爆炸品的? 如何延长产品的寿命?客户的心理是什么? 他们为什么使用你们公司的产品? 这些总是在产品经理脑子里盘旋的问题将在本书中找到答案。
★合格的产品经理必须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和选择问题,腾讯的产品经理不仅是设计专家,也是“愚蠢的顾客”。 腾讯的产品之所以能让客户喜欢,是因为它很容易“无意识”。
★作者在腾讯工作了7年,与腾讯很多项目的产品开发密切相关,本书从内部的角度分析了腾讯企业强大产品力量的根源。
名人推荐。
吴晓波(著名财经作家,巴九灵自媒体,青狮出版创始人)
腾讯的迅速发展路径也是中国互联网公司成长的缩影。 你会发现中国的网民已经开始在理解应用迭代和本国顾客的行为方面找到自己的方法,引领世界。 腾讯另一方面为中国实体经济贡献了新的产品哲学,而且其存在的生态化公司组织模式也将成为未来中国公司转型的最重要形式。
魏江(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青年学者特任教授)
以前流传下来的公司竞争让位于生态系统的竞争。 生态系统内部的关系、结构和生产方法正在裂变和重建中。 腾讯系列作品努力从不同的角度阐明这个过程的黑匣子。 数字技术的巨大车轮不断前进,数字生态在华夏大地上渴望我们的生活和生存形态,它期待着所有你全面参与创造。
刘兴亮(着名网络学家)
我确认了这几年,国内的数字化进程感觉继续向纵深和广阔的方向渗透。 可以看出,在人们日常生活的c方、各产业开展的b方、以及政府、公共事业机构等g方,网络也有助于领域的资源配置效率。 研究以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我们会得到来源的视角,发现内在的数字技术是如何与应用相结合的,发现潜伏在越来越多的创新空之间。 我认为这一系列作品的首要意义是比较全面地再现了产品、员工、公关、战术、管理等成长中的腾讯。 我相信能给所有想深入理解中国网络基础逻辑的网民带来启发。。
作者的介绍
李立
互联网注意者、商业样本研究者长期从事移动网络产品的设计。
我在腾讯企业工作了7年,在腾讯产品部、无线安全产品部从事复印企划和产品企划。
原qq同步助理产品经理参加过微信产品合作项目。 年离开腾讯后,参与股权采购平台每日投资等许多互联网创业项目的研究开发。
我试着在2010年参加树袋熊,从事商业书籍的企划和创作。
副本概要
从qq到wechat,从《英雄联盟》到《王者荣耀》,腾讯企业凭借强大的产品力量成为世界网络公司的领袖,其“小跑、反复试行错误”的产品开发机制,“别让我想”的极其简单
本书向网络用户完美展示了帐篷产品设计的基础思路,阐述了设计者如何发现问题、定义问题、分解问题的全过程,从产品思考出发,以诉求、战术、产品设计的开发和运营本质为立足点,网络新产品时代到来了 然后,面向未来,作者探讨了如何扩展“产品容纳顾客心的能力”等摆在网络产品设计者面前的更高层次的问题。
目录
第一章产品的思考
第一节本质思考:第一性原理
第二节相对思考:阳光与影子
第三节抽象思维:大圣的火眼
第四节系统思考:镜子里的变色龙
第五节进化思维:自下而上的设计
第二章洞察诉求
第一节产品设计师的终身课题
第二节的控诉是什么?
第三节产品诉“四归一”
第四节产品强度=体验-价格
第五节诉讼的灵活性
第三章产品设计
第一节设计过程:以前就传来了设计和精益设计
第二节顾客研究:顾客模型的建立
第3节诉求场景分解:角色、场景、场景
第4节产品mvp :低价试行错误
第五节产品规则:拒绝定义产品的“三观”
第六节方案错了。 90%的问题是错的。
第七节拆除问题的三种做法
第8节架构设计:技术方案的交叉点
第九节对话和视觉
第四章产品的成长和运营
第一节重复开发
第二节抓住营业的本质
第三节数据观察的误区
第四节产品营销=文案+渠道
第五章公司的战术和产品
第一节取舍之路
第二节壁垒的构建
第三节青海市场的开拓
后记。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腾讯产品法》:看腾讯是怎么凭借强大产品力成为网络公司佼佼者的?”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68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