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02字,读完约2分钟
新华社太原6月12日电(记者王飞航)这是“三夏”农忙季节。麦浪把谷物卷回仓库,各地的农民都在忙着收割。在山西省运城市的一片麦田里,工作人员正在使用单行小麦收割机有序地收割小麦;在地里,工人们三三两两地小心地脱粒、称重并记录收获的小麦...这是记者最近在山西省运城市杂交小麦创新基地的试验田里看到的。
在世界三大主食中,小麦是唯一没有突破杂交品种大规模应用和产业化的主食。自20世纪中期以来,世界上所有小麦生产国都大规模开展了杂交小麦的科学研究。然而,小麦是一种特殊的六倍体植物,其遗传机制非常复杂,因此极难研究,至今尚未成功大面积推广。
发展杂交小麦的关键环节是要有合适的雄性不育系母本。运城蓝红杂交小麦研究中心主任冯树英及其研究团队经过40多年的自主创新,成功育成了世界上唯一的“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该成果于2010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11年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权。
2013年5月16日,袁隆平一行来到运城杂交小麦创新基地进行实地评估。专家组认为,该研究突破了传统方法,培育出了能很好保持不育性和恢复育性的“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成功解决了杂交小麦的世界性难题。
“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的成功开发,在三系杂交小麦研究的关键环节上取得了突破。获得专利后,我们反复尝试和改进,第二代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的创造于今年成功完成。与第一代相比,第二代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杂种优势更强,恢复性更好。”冯淑英说道。
“你看,第二代‘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育成的小麦植株叶片直立,能达到较好的光合作用,第二代结实率较高。”冯淑英指着一片麦田说道。
截至目前,F型三系杂交小麦的研究与应用项目已通过科技部验收,表明F型三系杂交小麦科技研究的主要环节已经完成。
冯树英表示,下一步将大规模开展强优势小麦杂交种的选育和试验,力争尽快培育出适合不同生态区种植的高产、优质、高抗的杂交小麦新品种,实现三系杂交小麦的大规模推广。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三夏”时节探访杂交小麦试验田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9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