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417字,读完约9分钟
7月20日上午,全国劳动模范冀荣熙早早起床,收拾好行李,从江苏镇江赶往云南昆明。
和他一起上飞机的,除了镇江的几个草莓种植户外,还有一大包农家肥、铁锹等农具——这也是季荣熙为了参加首届“多多农业科研科技大赛”决赛而特意准备的“秘方”,他下飞机的时候就把它扛在了竞赛基地里。
“其实,那是普通的油渣。这是添加到基础肥料,种植的草莓更甜。”季荣熙说,江苏镇江有30多年的草莓种植历史。这次,他专门组织了当地的种植专家参加在云南基地举办的“状元大战人工智能”种植大赛。我希望通过精细化的管理和丰富的养殖经验,能与“人工智能”竞争,为江苏争光。
7月22日,首届“多多农业科技竞赛”决赛在云南昆明正式启动。经过激烈的竞争,四个人工智能团队进入了决赛,四个来自中国草莓种植县的顶尖农民聚集在一起。54名选手将进行为期120多天的高原草莓“人机”种植竞赛,并以此为样本相互学习,将“劳动模范经验”与“人工智能”相结合
“本次大赛的初衷是探索世界上最前沿的数字农业技术的本地化应用,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扩展的模式和经验,并在中国主要农业产区推广。”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龚元石表示,数字农业和智能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他希望参赛选手能为小农户探索一条与新技术接轨、走向大市场的新途径。
120天的比赛,劳模和人工智能在同一个舞台上探索
自首届“多多农业科研科技大赛”开始招生以来,已吸引了全球17个以上的人工智能团队,108多人参加了报名。经过激烈的初步防守和评估,四支ai球队,艾素,智多贝里,njai。贝里和赛博法默·霍蒂格拉夫最终进入了决赛。
除此之外,还有四批全国劳动模范、NPC代表和来自全国草莓种植县的其他优秀农民:冀荣喜劳动模范队、叶盛草莓富集队、燕九天女子队和神农队。
7月20日,在国家高原郭云工业园区竞赛基地,各参赛队成员提前到达,与竞赛依托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草莓专家阮奇伟博士一起,为决赛前的草莓育苗做准备。
▲闫久田女子队的孙玉清正在竞赛基地为草莓种植准备基质、肥料等材料。摄影/穆公。
严久田女子队的孙玉清,生于1996年,是“第二代山莓”,刚刚获得东北大学研究生奖学金。然而,在云南的竞赛温室里,她和其他队员一起忙着准备基质和肥料,在种植槽里种植了数百株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苗圃基地提供的“张集”草莓苗。
在从安徽农业大学到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学习两年后,孙玉清更喜欢继续学习农业经济学和计算机科学。她认为未来农业和人工智能必须结合起来,而且至少必须首先获得全面的数据。
两个队长在他们旁边的温室里做准备,全国劳动模范季荣熙和辽宁省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马廷东也来帮忙。就像严久田女队队长沈海燕和“草莓皇后”一样,他们对90后的新农民充满期待,“大学生对技术了解多了,可以下地干活了,农业还有希望。”
在马廷栋带领的队伍中还有两个年轻的农民,马冬妮和杨。马冬妮,1994年出生,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园艺专业,以土壤生物改良为方向创业。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杨,大学毕业后投身于草莓种植领域,在东港草莓种植和育苗基地扎根7年。
对于90后农民来说,马廷东希望通过高标准的竞争,能够体验到更多年轻的草莓农民,帮助整个草莓产业更快地发展,提高其竞争力。
▲严久田女队、冀荣溪劳模队、叶盛贝里增富队等顶尖农民队在比赛基地。摄影/穆公。
20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后的两代农民通过“多多农业科研科技竞赛”聚集在一起,他们与人工智能团队分享了许多想法。
“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只要帮助农民解决一些实际的小问题,质量和产量就会大大提高。”智多莓团队队长、建智科技首席专家程彪表示,团队成员为怒江大峡谷等“三区三州”的村民提供了草莓种植的科技支持。
▲决赛前,智多莓队队员正在调试数据接口。摄影/穆公。
这个来自云南的强大技术团队由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农业科学院和云南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的专家和工程师组成。在这次比赛中,他们计划将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于草莓的生长。这项技术以前已经在公共安全和化学工业领域中使用过,并且经常用于药物和化学品的无损检测。
程彪认为,其原理在于光谱变化与植物生长和病虫害的对应,通过15个环境参数和7个作物参数建立一套草莓pcse生长模型,由人工智能自动判断种植策略。
“在用算法训练机器的同时,我也希望能训练农民灵活掌握这一技术的应用,让农民成为技术工人,并能对应草莓的生长节点和模型,从而提高云南草莓的商品化率和附加值。”程彪说道。
顶尖的农民对ai集团的整体战略有不同的看法。
“就目前的技术水平而言,人工智能要大规模取代农民还需要时间。”马廷东说,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立即进行调整,不需要机器,数据积累时间较长,智能农业和设施农业的投资回报不高。他认为人工智能是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但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竞赛基地,季荣熙正在准备草莓种植。摄影/穆公。
季荣熙认为,人工智能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是一种必然趋势。他还在镇江实验温室安装了补光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和水肥一体化设备。“我可能在60岁的时候就不种草莓了。将来谁来种植它们?如何种植它?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人工智能可以学习几十年的种植经验,那是最好的。”
帮助农民“长得好”和“卖得好”
在这次决赛中,每个团队种植的草莓将经过严格的评估:产量和质量、投入产出比、先进的算法和种植策略等。
多多农业科技竞赛组委会主任柯蓝表示,关键在于使用最少的能源和农业材料,生产出最好的草莓品质产品。这也是对人工智能团队的一个考验。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专家组为本次比赛准备的“张集”草莓苗。摄影/穆公。
南京农业大学教授、njai Berry公司总裁君妮认为,利用多样性传感器和作物生长传感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化肥和农药的用量,提高产量和质量。此前,他的团队在粮食作物生产领域的氮肥管理领域拥有成功经验。
"采用新技术的种植策略,肥料利用率可达50%以上."君妮说,根据实地计算,每亩可节约70%的水和50%的肥料,相当于每亩节省350元土地,节省400元人工成本。
钱敏·西溪,云南人,爱知会员,荷兰瓦赫宁大学博士生。她希望和团队成员一起探索家乡最前沿的技术。
她认为下一代温室智能控制模式将是基于感知-传递-思考的决策模式,人工智能将通过双层算法单元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人类的知识和经验可以与人工智能共存,并以更简单、更可持续的方式为每个人提供优质美味的水果和蔬菜。”。
▲网络农民. horttigraph的成员林森(左一)、杨浩(左二)、王英利(左三)正在与竞赛技术专家沟通调试环境控制设施。摄影/穆公。
网络农民团队的代表林森也有同样的观点。决赛中,他们将采用基于知识地图的温室管理与控制智能决策方法。简单地说,就是输出一套草莓种植决策模型,并根据草莓生长参数和环境参数的反馈来训练自动控制的人工智能。
“当前的人工智能是以大数据和深度学习为代表的弱人工智能,更高级的形式是碳智能和人机混合智能。”林森说,顶尖农民所担心的“人被机器取代”的问题并不存在。未来的人和人工智能必须有合作发展和人机共生的关系。
如何让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从顶尖农民的种植经验中学习,进而优化生产管理流程,也是本次决赛中科学家们关心的问题。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ifip)农业高级信息处理委员会主席李道亮说,世界农业就业人口正在减少,特别是在中国。与此同时,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劳动力在农产品成本中的比重日益增加。“未来30年,农业劳动力将越来越短缺,而无人农场等技术突破至关重要”。
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科学家和中国顶尖农民的许多策略和想法,对组织者来说也是一次意义深远的探索。
品多多副总裁邱晨表示,自成立以来,品多多通过“品多”模式,不断努力使农产品大规模上升,在农产品“卖得好”的基础上,平台也希望帮助农民“长得好”。这场比赛对许多人来说只是一个起点。我希望全世界最优秀的人能够将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为中国许多农产品产业带和小农提供一种成本更低、操作更简单的数字化农业生产管理方法。
“前端技术进步的一小步可能会解决小农户的许多问题,并带来更稳定的农产品供应链。”邱晨表示,品多多将继续加大对农业的资金和技术投入,让农民能够受益和赚钱,并利用技术为农业生产者带来实实在在的金钱和白银。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54位青年科学家、顶尖农人等齐聚中国云南 农业“人机”对战正式开赛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12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