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53字,读完约3分钟

人民网北京12月2日电(赵)11月29日,中国科学院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联合举办“中国工程科学高峰论坛”。来自中国科学、工程、商业和哲学界的200多位著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齐聚北京,围绕“工程科学与工程创新”这一主题举办跨学科研讨会。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原院长卢永祥院士在致论坛的贺信中指出,基础自然科学以自然为研究对象,以追求真理为宗旨;工程科学以人造物体为研究对象,以追求人类福祉为目标。他说:“中国不仅是一个工程大国,而且正在建设工程强国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加强工程科学研究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理论问题,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政策意义。”

工程科学创新有助突破“卡脖子”技术

工程科学,顾名思义,是工程科学,或工程中的科学,它是不同于以人们的兴趣为动机的传统自然科学的另一种科学。用工程哲学创始人李伯聪教授的话说,这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之间的人造物体的科学。早在1947年,钱学森就提出了这个概念。

然而,人们从来没有研究过什么是工程科学。随着我国工程实践的快速发展,工程领域不仅对工程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对工程理论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未来,中国工程实践对科学技术的全面需求和科学技术的供给不足将成为制约和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在当前反全球化的国际格局中,这一点尤为明显。

“中国工程科学高峰论坛”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组织者表示,从科技发展战略的角度来看,工程科学是当代中国科技体系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起点;从科技发展的战术层面来看,工程科学是当代中国加快“卡脖子”技术发展的必由之路;从现代科技建筑的发展来看,工程科学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环节;从培养优秀科技人才的角度来看,工程科学是理解、把握、回答和解释钱学森问题的重要概念。

工程科学创新有助突破“卡脖子”技术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国家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李树深院士在讲话中提到,工程科学是基础科学与工程实践的中介和桥梁,是引领原创工程创新的直接理论基础和关键环节之一。他说,论坛通过分享工程科学和工程应用在不同领域的成果,研究和探讨工程科学的理论、政策、发展、人才培养、工程战略和工程创新等重大问题,有助于进一步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克服困难,为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做出贡献。

工程科学创新有助突破“卡脖子”技术

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部部长胡文瑞院士表示,工程科学的发展和繁荣将成为解决“两张皮”问题的有利武器。研究工程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发展战略,对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据主办方介绍,“中国工程科学峰会论坛”是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哲学家和社会各界进行跨学科交流的学术平台。致力于繁荣和发展中国的工程科学,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国际工程领域的中国学校。本次论坛以“工程科学”为主题,在国内外尚属首次。

在论坛上,李家纯院士、尹瑞宇院士、王安院士、周琦院士、李伯聪教授、谭润华教授、戴兰宏教授等专家学者通过专题报告,就工程科学的内涵与外延、学科发展、意义、应用与创新等议题进行了讨论和分享。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工程科学创新有助突破“卡脖子”技术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13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