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46字,读完约5分钟

网上选择律师,网上视频会见律师……随着中国首家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正式开业,“互联网+”的触角已经延伸到法律领域。

2018年9月,司法部发布了《关于深化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了2019年底前要实现的目标: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电话和网络平台基本整合,所有公共法律服务事项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办理,公共法律服务大数据可以收集。新年到了,目标是如何实现的?

新技术刺激新需求

公共法律服务是保障公民合法权利,为他们提供最基本的法律服务和法律产品的行为。事实上,《宪法》规定,中国公民享有生存权等许多基本权利,公民可以利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维护自己的权益。

网络技术的发展激发了公众对法律服务的新需求。在信息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手机已经成为人们外出的唯一“行李”。有些服务在手机上找不到入口,人们会因为不方便而抱怨。公共法律服务领域也是如此。当人们遇到法律问题时,首先想到的不是去找律师,而是上网。

面对这样的发展趋势,公共法律服务与互联网的整合势在必行。

司法部部长张军指出,推进“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有利于彻底改变司法行政公共法律服务不协调、不均衡、发展不足、供给不足的问题。通过建设法律法规知识库、案例库和提供网上咨询服务,将有力地推动全社会用法治思维和方法解决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树立“依法办事、想办法解决问题、用方法解决问题、用法律化解矛盾”的法治理念,从而促进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的提高。此外,互联网与公共法律服务的有机结合,不仅有助于方便人民、造福人民,也有助于检验和推动司法行政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无人律所:互联网与法律的结合

无人律师事务所远程服务

2018年,中国首个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在江苏省太仓市正式向普通民众开放。该中心通过智能小机器人、自助一体机、无人值守律师事务所展位等先进设备,实现了“无人值守律师事务所、远程服务”的设想。

过去,当人们遇到法律问题时,他们总是头疼。找律师,我不知道哪个律师在哪个律师事务所好;办公卡,需要运行三五次,需要一个星期才能完成。如今,这些事情可以在一天内解决。

居民只需携带第二代身份证,在自助机上通过验证注册后,点击想要咨询的法律问题栏,平均6秒钟即可享受远程视频法律咨询服务,并从中国8800名律师中选择合适的律师进行网上交流。它还可以帮助公民准确计算法律费用、工伤赔偿、交通事故赔偿等费用,并为用户提供查看和下载投诉、离婚协议和各种合同等常用文档模板的服务。

无人律所:互联网与法律的结合

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还建立了四个远程服务平台。“云”公证处通过电脑视频为居民提供远程公证服务,无需亲自出马即可享受相应服务;“云”调解室通过视频接受调解专家的远程指导,甚至当事人也可以通过视频直接接受专家调解;12348电话热线为居民提供及时专业的法律咨询服务;在“云”会议室,看守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通过视频与辩护律师见面,犯人的直系亲属也可以在远程会议室通过视频与犯人见面。

无人律所:互联网与法律的结合

节省时间和精力,个人裁缝

除了无人管理的律师事务所,广州中山公证处在“互联网+”领域的探索也值得借鉴。2017年8月,“中山公证”微信平台开通,市民可以通过关注公共号码预约申请25项公证服务。上传相应的文件并通过背景审查后,市民只需到网站一次就可以支付公证费。不久,中山公证处在微信城市服务平台上开通了公证服务项目,实现了微信城市服务功能的公证应用与公证认证系统的无缝连接。市民无需下载应用(应用程序)或关注公共号码,即可通过微信城市服务入口享受手机受理、预约、查询、办理公证等全方位服务。

无人律所:互联网与法律的结合

中山市司法局司法科学司司长谭嫣清介绍说,除了网上公证申请,2018年6月,中山市公证处还推出了“公证云”平台。该平台具有电子数据公证和保存功能,公民可以随时随地用手机记录、拍照、截取网页并上传到平台。该系统将自动、实时地将数据加密存储在公证处的服务器上,为当事人解决各种纠纷提供及时、有效的证据保全服务。

无人律所:互联网与法律的结合

互联网与公法的结合仍处于起步阶段,空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也存在许多不足。据行业分析师称,中国只有36.5万名执业律师,难以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人们对互联网不熟悉,公共法律服务难以深化。

公共法律服务与互联网的融合有利于更好地依法惠民。张军表示,司法部门应更新观念,明确此项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全方位服务,而不是管理,并充分利用新技术,让任何遇到法律问题的人都可以随时随地获得个性化、在线、准确、包容的法律服务,而无需离开家。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无人律所:互联网与法律的结合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32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