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40字,读完约7分钟

随着经济转型升级的加快,就业市场正在发生变化。新产业的新动能正在孕育,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催生了一系列新的专业技术职业。物联网安装调试人员、农业管理人员、自动化码头远程监控人员...这些职业不断涌现,反映了各行各业创新动力的显著效果。

物联网安装和调试器-

“市场对人脸识别机的需求很大,我们很忙。”

“向左,再高一点。”听到声音,王寿彭站在人字梯上,卸下人脸识别机,重新调整角度,插上电源准备安装。他一天重复这个整洁的动作几次。直到地面上的同事给他一个成功的手势,他才从梯子上下来。

王寿彭是重庆渝北区物联网硬件安装商,主要负责人脸识别机的安装。

每天早上,王爽和他的同事们提着工具箱和人字梯在街上跑来跑去。安装一台人脸识别机大约需要一个小时,有时任务很紧,每天要安装10多台机器,直到凌晨两点才回家,实在是太忙了。

这项工作不容易。“要考虑的因素太多了。”王寿彭说,人脸识别机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交通流量密集的地区,如十字路口和人行道。接入电力和网络方便吗?它适合墙壁安装吗?背光与否?安装前,必须提前踏足现场,做好准备。原则上,接电并在附近拉网安装墙壁。如果条件不允许,就必须通过牵线来拉网,并用杆子来安装。

新职业折射创新驱动热

如果安装了,就不做,但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试王寿彭指出,高度和焦距应该适当。安装高度一般在两米以上,对焦距离尽量不要远。它与识别角度成反比,因此有必要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充分发挥其效用。

调试给王寿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公安部门定期对人脸识别机进行抽查,经过一次检查,建议扩大渝北区某公园的摄像头识别角度。转移后不久,公园里发生了一起抢劫案。多亏了那次调试,人脸识别机成功捕获,公安部门通过人脸检索追踪了踪迹,并迅速逮捕了四名嫌疑人。

“市场对人脸识别机的需求很大,我们很忙。”上个月,王守朋和他的同事们刚刚在空江岛渝北区安装了300多台人脸识别机。他们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接到了新任务。这一次,安装了3000台人脸识别机。“我可以为城市治安做出贡献。我觉得这条线很有价值!”王寿彭嘴角翘起,自信地说道。

农业经理-

“我对种植什么和如何种植负责,他们跟着我。”

从80后的农业专家到专业的农业经理,谢长胜在广阔的领域展示了自己的才华。

谢长生是安徽省宣城市刘阳镇荥阳村的一名大菜农和唯一的农业经理。2018年,谢长胜想和村里的人一起致富,找到了德高望重的聂光福。

“种植水稻几十年后,他突然让我种菜。如果我赔钱了该怎么办?”聂光福起初并不同意。"后来,他答应承保,我同意试一试."

选择高质量的种子,喷洒有机肥,喷洒生物农药,有病虫害时找专业的农业技术人员...经过一套程序,聂光福的茄子亩产量达到了7000公斤,远远高于市场上的普通茄子。茄子生产后由谢长胜收购,加工后销往日本。去年,仅仅一季茄子就让聂光福的收入增加了近6万元。

就这样,谢长生不仅负责了自己的380亩土地,还逐渐接管了其他900多亩村民的蔬菜种植。

“我负责种植什么以及如何种植。他们跟着我。”谢长生介绍说:“我们种植的蔬菜大部分销往国外。所有前期费用由我支付。在收购时扣除种子、农药和化肥的价格就足够了,这不仅管理质量和数量,而且扩大了农民的心胸。”

作为一个新的职业,农业管理者不仅要为农民提供技术支持,帮助他们销售和加工产品,还要在管理方面下大力气。

“我雇了11名工人,其中一名是组长。把一天的任务交给组长,告诉大家早点完成,早点下班。”谢长生说,通过这种方法,工人的效率提高了很多。

凌晨4点,一辆满载新鲜蔬菜的卡车从荥阳村的菜地出发,驶向浙江交通大学。原来,由于村里种植的辣椒、南瓜和土豆的质量很高,谢长生也为大学食堂开发了一种蔬菜来源。在谢长生的照顾下,不仅田里的庄稼长得更长更茂盛,而且村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富裕。

无人驾驶飞行器检查员-

“有了无人机,女性也可以做检查,她们不比男性差。”

"这份工作过去对女性来说是一种身体伤害。"女性机器巡逻员陈羽凡说:“现在,有了无人机,女性也可以进行检查,她们不比男性差。”

陈一凡的工作是人工检查输电线路。过去,工人们必须穿上厚重的制服,踩上脚指甲,爬到80米的高度,用望远镜检查基塔上的设备是否正常。这种高度,如果不小心,会很危险,再加上日晒雨淋,蚊虫叮咬,对工作人员的生理和心理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现在,因为有了无人机,这种传统的工作有了新的工作模式。陈卿是广州供电局股份有限公司第一输电管理公司无人机飞行队的队长,该公司成立于去年7月,由所有女性无人机飞行员组成。

“使用无人机,效率提高了大约8倍。”说到无人机的效率,飞机巡逻班的班长肖算了一下帐。过去,四个人工作四个小时,但现在有了无人机,两个人可以在一个小时内完成。“它不仅更快,而且更准确。”据我院统计,去年无人机发现的缺陷超过90%,远远高于望远镜观测的精度。

“无人机不能太靠近电线,否则会受到无线电波的影响,因为需要拍照以进行分析,而且不能太远。”陈一凡和他的团队成员总结了一系列经验。他们将根据不同的天气、风力和风速调整无人机的参数。"我们将把拍摄的照片保留下来,以便以后进行数据分析."

丰富的实践经验使萧对的飞机巡逻工作有了自己的认识:“无人机是一种工具。如何更好地发挥无人机的作用取决于人,有必要根据实际需要来不断探索。”

自动化码头的远程监控

“创新决定未来,并不断定义工人的角色。”

在港口,桥式起重机司机被认为是最技术性和最困难的工作之一。汪洋于2007年加入青岛港,花了九年时间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桥式起重机司机。然而,自从青岛自动化终端建成后,汪洋的勤奋技术就失去了用途。

目前,以蓝色为主色调的码头空无一人,安静异常,货物运输的“主角”是全自动双小车桥式起重机、自动导向小车、全自动轨道起重机等设备。在这里,9个人可以做传统码头60多人的工作,高强度的体力劳动者已经成为控制码头“大脑”的指挥官。他们不再被正式称为司机,而是远程监视器。

“对我们来说,这是一次难以想象的颠覆。”汪洋说,过去,桥式起重机司机一年到头都在空高处工作,通过脚底的透明玻璃观察工作情况,体验夏天的暴晒和冬天的寒冷。“一天下来,不要说有多不舒服。”

现在,汪洋的工作环境和企业里的白领没有什么不同。“自动化终端让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现在我有更多的时间充电和提高自己,我有更多的精力陪伴我的家人。”汪洋说道。

与此同时,新的挑战随之而来。为了满足自动化码头的操作要求,汪洋需要学习设备操作流程,了解计算机程序等专业知识。因为操作系统的故障代码都是英文的,所以英文成了他的必修课。“新角色要求我们不仅要在控制台前掌握这些操作,还要全面了解整个自动化终端系统。”

作为自动化码头的主要设计者之一,青岛新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杰民表示,自动化码头已经彻底颠覆了码头的形象,工人需要不断学习尖端的科研知识,转化为高科技人才。

“新技术不断被应用到码头上。我们成功完成了基于5g连接的自动岸桥控制操作,并通过无线网络实现了集装箱的捕获和运输。”杨杰民说:“创新决定未来,不断地决定工人的角色。”

《人民日报》(2019年5月15日,第10版)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新职业折射创新驱动热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35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