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92字,读完约3分钟

个人信用“标尺”应该准确。个人信用是如此重要,以至于衡量信用的“标尺”应该准确可靠。不仅筛选信用的数据信息要有效,个人信用信息系统也要完整统一

近日,某在线金融服务平台用户发现自己已按时还贷,但收到平台合作银行发送的逾期预警信息,可能会影响个人信用记录。这一现象引起了一些网民的担忧。

信用遍及全球,但是没有信用很难移动。如今,这个想法已经深深地扎根在人们的心中。随着人们信用意识的大大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信用状况,生怕在日常生活中留下不良记录和碰壁。

个人信用是如此重要,以至于衡量信用的“统治者”是否准确可靠变得尤为重要。现实生活丰富多彩,影响个人信用的因素越来越复杂。这把尺子应该测量什么?用什么标准来衡量?澄清这些问题对于完善个人信用信息系统非常重要。尤其是近年来,互联网金融、消费信贷等新兴业务发展迅速。只有考虑到传统行业和新兴领域,涵盖经济行为和社会生活,才能全面准确地描述个人信用特征。

个人征信“尺子”应精准

为了准确评估个人信用,我们应该选择有效的信息。在信用数据中,财务数据是核心数据。此外,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大量的电子商务购物数据、点对点借贷数据和移动消费数据可以部分识别个人信用程度,但前提是科学结果只能通过海量数据和模型运算获得,不能轻易与信用质量挂钩。例如,水电费用不应列入信用记录,因为很难区分谁是每个租户的主体和户主,也不可能简单地通过支付情况来判断一个人的信用状况;另一个例子是,一些人在一段时间内频繁更换工作,这可能是由当地的就业环境和企业的就业情况造成的,因此不能判断就业人员的信用不好。因此,有必要收集能够准确判断个人信用程度的信息,并科学合理地加以利用,而不是把信用当作一个“大篮子”,把一切都放在里面,一切都与信用相关联。

个人征信“尺子”应精准

信用是准确衡量的“标尺”,掌握“标尺”的人至关重要。信用调查是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用违约风险问题,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从信用报告机构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确保公司治理结构和业务发展的独立性,以防止利益冲突。业务必须客观和中立,不能被其他主体如信息提供者和用户所左右。信用报告产品和服务的使用不能与信用报告机构的股东或投资者的其他业务挂钩,也不能成为某些人谋取利益的手段。从保护个人隐私和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的角度出发,应防止个人信息被过度收集、不当处理和非法使用。

个人征信“尺子”应精准

信用评级机构可以“百花齐放”,但不能影响征信体系的一致性。各种金融平台和科技公司丰富了信用数据的来源,其中许多机构建立了自己的信用评估系统,甚至引入了个人信用评分的本地版本。信用数据的扩展和信用信息系统的完善确实需要更多的机构参与。然而,如果整个社会没有一个统一标准和信誉的大“统治者”,我们如何能够识别不同人的信誉,信用评分如何能够普遍适用?在信用评估完善的市场中,往往有一个普遍适用的评分机制,它简单明了地标志着每个人的信用水平。中国也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具有可比性的信用评估体系。

个人征信“尺子”应精准

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可以预见,在未来,我们的信用状况将会越来越清晰,个人信用信息的应用范围将会不断扩大,它将在每个人的生活中发挥更有价值的作用。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个人征信“尺子”应精准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36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