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18字,读完约2分钟

人民网北京1月31日电(赵)1月3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数字丝绸之路国际科学计划(dbar)主席应邀在《自然》网上发表题为《建设数字丝绸之路》的综述文章。这是《自然》杂志首次刊登中国科学家关于“一带一路”的文章,反映了国际科技界对“一带一路”倡议的高度认可和对科学技术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作用的高度重视。

《自然》首次就“一带一路”刊登中国科学家文章

本文呼吁全球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工作者充分利用地球大数据,共同建设数字丝绸之路,为一带一路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文章中,郭华东分析了“一带一路”地区在环境变化、粮食安全、自然灾害、城市化进程、世界遗产保护等方面面临的挑战,并阐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存在的数据资源共享不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能力发展不平衡、缺乏有效的合作与交流机制等四大问题。

鉴于上述挑战,由郭华东主持的dbar国际科学计划旨在通过利用地球大数据为科学决策服务,提高数据共享能力,监测生态环境变化,支持一带一路的可持续发展。

自2016年5月正式启动以来,dbar在“一带一路”地球大数据平台、地球大数据共享服务系统、地球大数据密集型计算等建设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和科学合作。,并将为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建立空评价指标体系。为此,数据库管理员将优先考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数据共享、促进地球大数据的展示和应用、探索科学研究的新范式以及加强国际科技合作。

《自然》首次就“一带一路”刊登中国科学家文章

目前,dbar项目得到了2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支持和参与,成立了7个环境变化等国际工作组和2个城市化等国际工作组,在世界各地建立了8个国际英才中心,分布在亚洲的巴基斯坦和泰国;欧洲的芬兰、意大利和俄罗斯;非洲的摩洛哥和赞比亚以及北美的美国。近日,《dbar科学规划书》发布,dbar将围绕地球大数据平台建设,面向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在未来10年继续开展数字丝绸之路研究,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决策支持,促进“一带一路”健康可持续发展。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自然》首次就“一带一路”刊登中国科学家文章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39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