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76字,读完约8分钟

2月12日13时03分,中国以“一箭双星”的方式,在北斗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北斗三号工程的第五颗和第六颗组网卫星。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形地球轨道卫星,也是中国的第28颗和第29颗北斗导航卫星,将与此前发射的四颗北斗三号导航卫星联网运行。

仅在一个月内,四颗北斗卫星就被成功送入了空.台这是自2018年以来长征火箭的第七次成功发射。43天内的7次发射,平均每周不到一次发射,是今年长征火箭高密度发射的缩影。

今年的发射密度达到了新的高度,“管道”火箭生产装配方法有望实现

两颗北斗三号卫星仍在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起,这里被称为“北斗港”。自2000年以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作为目前唯一能够发射北斗卫星的发射场,先后执行了27次北斗发射任务,成功地向空台发射了包括4颗测试卫星在内的33颗北斗卫星,成功率达100%。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党委书记董重庆表示,北斗卫星发射任务是自2017年中国航天发射重启以来,今年春节前高密度发射的最后一战。这是今年确保北斗三号基础系统建设的关键战役,也是西昌发射场明年14次发射的基础战役,相互关联,影响巨大。发射时间接近春节,场地气温低,空风大,对加油和火箭飞行有很大影响。

2018年,西昌计划进行17次发射任务,创历史新高,其中北斗计划进行10次发射。

北斗三号卫星采用长山嘉系列火箭中运载能力最大的长征三号乙,主要用于发射运载能力为5.5吨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它是中国用于商业卫星发射服务的主要火箭。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介绍,今年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预计将完成以北斗卫星网络和嫦娥四号探月为代表的35次发射任务,发射密度将创历史新高。

在2018年的35次火箭发射中,被誉为“黄金火箭”的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和长征二号丙系列火箭将分别完成14次发射任务和6次发射任务,占全年发射次数的近60%。

长山甲系列火箭由长征3A、长征3B和长征3C火箭组成,长征3B是以长征3A为基础,捆绑了四个助推器。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下属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总指挥岑铮介绍,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将在全年14次发射任务中发射10次北斗导航卫星,其中8次将以“一箭双星”的方式发射。对于长山佳系列火箭,高密度将成为未来几年的常态。“从2018年到2020年,昌吉佳系列火箭预计将执行40次发射任务,任务非常繁重。”岑政说:

2018,长征火箭会很忙(厉害了,中国科技)

根据该计划,在2018年底之前,北斗三号将建成一个由18颗卫星组成的基本系统,能够为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这18颗卫星将全部由长征3A系列发射。

长山甲系列火箭每年发射14次,接近中国去年火箭发射总量。“高密度发射不仅是一个紧迫的挑战,也是一个提高应对任务能力的机会。”长山佳系列火箭总设计师蒋捷说。

从全年的发射计划来看,长山甲系列火箭平均每26天发射一次,生产现场通常有两到三枚火箭并行工作。因此,开发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去任务化”的管理方法。

以前的火箭开发和生产通常集中在生产和最终装配的特定发射任务上。岑铮说,“去任务化”是指在单级火箭和单发动机火箭总装后,可以灵活调整各自承担的发射任务。只要卫星和火箭之间的接口一致,针对特定任务调整软件就能满足发射任务的要求。未来,“流水线”火箭生产装配模式有望成为现实。

长征二号丙火箭,也被称为“黄金火箭”,也将在2018年面临最强的考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二号丙火箭总指挥肖伟说:“今年,嫦娥三号预计将完成六次发射任务,分别在酒泉、太原和西昌发射。技术状态复杂多样,这对开发团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这也是嫦娥三号火箭在1999年完成铱星发射任务后将重返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市场的原因。

随着商业卫星市场的发展,对小尺寸、快速响应的卫星发射的需求越来越大

长征11号运载火箭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中唯一的一种固体运载火箭,因其准备时间短而被称为“利箭”。2018年,长征11号火箭预计将执行四次商业空间发射任务,包括发射奥比卫星和吉林一号卫星。

据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11号火箭总指挥杨益强介绍,近年来,随着科学实验卫星和商业卫星市场的蓬勃发展,发射“小体格”、“快响应”卫星的需求越来越大,快速、灵活、高可靠性的长征11号火箭正成为发射越来越多的科学实验卫星和商业卫星的首选。

“预计2018年全年的四次发射任务将是前两年龙11号火箭总发射任务的两倍。”杨益强说道。对于一个新开发的火箭来说,一年四次的“高密度”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未来的火箭开发团队还将开发更大规模的商用固态运载火箭,努力形成运载能力更强、发射成本更低、发射周期更短的能力。”

除了嫦娥11号火箭,还有用于商业航天发射的高性价比的郐州系列火箭。去年年初,“会州-1A”小型固体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将三颗卫星送入轨道,这也是一次“纯粹的商业”航天发射。

长征五号将于今年“回归”,新一代运载火箭将迎来大规模生产

作为中国空站制造的货运“专车”,长征七号火箭于2017年成功地将天舟一号货运飞船送入空太原。虽然2018年没有发射任务,但长征七号也将为未来的繁重任务做准备。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七号火箭总指挥王晓军表示,研究团队将在前两次成功发射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火箭产品的可靠性,为未来中国空站建设阶段发射货运飞船做好充分准备。

2018,长征火箭会很忙(厉害了,中国科技)

备受期待的长征五号将于2018年“回归”。作为目前中国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长征五号”肩负着中国未来探月工程第三阶段、载人航天和火星探测的重任。根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年度航天发射计划,长征五号将于2018年发射。未来,新一代运载火箭也将迎来大规模生产阶段,为支持中国航天力量建设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2018,长征火箭会很忙(厉害了,中国科技)

此前,美国太平洋空探索公司成功发射猎鹰重型运载火箭的消息引起了全球航天界的关注。“猎鹰9号”是在“猎鹰9号”的基础上改进的。它在近地轨道的有效载荷为63.8吨,是目前服役中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历史上,重型运载火箭的代表是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使用的土星5号运载火箭,在低地球轨道上的运载能力为118吨。

2018,长征火箭会很忙(厉害了,中国科技)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龙乐浩院士认为,猎鹰重型运载火箭最大的意义在于推动大型运载火箭向低成本方向发展,同时也开辟了一条不同于航天飞机的运载火箭再利用新途径。回收技术是猎鹰重型车最大的技术亮点,也是降低成本的关键。猎鹰重型车的另一个技术细节是它的27个引擎同时被点燃。

事实上,中国也在大力发展长征九号运载火箭,它将在未来的近地轨道上实现140吨的有效载荷。“长征九号”的前期研究工作、技术研究和方案论证都在进行中,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进展,只需要国家正式立项。

龙乐豪表示,美国的工业基础相对成熟。经过60或70年的积累,航天基础设施相对健全。像泰空发现公司这样的私营公司可以利用这一基础,增加投资和集中人才,并且它们可以相对较快地产生结果。中国拥有良好的运载火箭技术基础,正在赶超美国、俄罗斯等航天大国。

重型火箭是《展望未来》中的一门科学技术,它决定了人类在未来能走多远。根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发布的《2017-2045年航天运输系统发展路线图》,到2030年,重型运载火箭将进行首次飞行,这将为载人登月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并为取样和返回火星提供足够的运载能力。火箭发动机驱动的两级完全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研制成功,火箭谱更加完善,航天运输系统的水平和能力已进入世界航天强国前列。

2018,长征火箭会很忙(厉害了,中国科技)

《人民日报》(2018年2月14日,第12版)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2018,长征火箭会很忙(厉害了,中国科技)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41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