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34字,读完约3分钟
“少盐有时真的是致命的”“白米是垃圾食品之王”“一个好的吹风机可以治愈鼻病”……打开微信朋友圈,各种谣言都令人眼花缭乱,这给很多人带来烦恼。据统计,自“微信辟谣助手”推出以来,已有超过110万篇文章被传言,相关网络传播的主要目标群体是老年人。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银发族”学会了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和交流。然而,由于缺乏足够的分析和辨别信息的能力,他们经常被网络谣言所误导,成为传播谣言的“易感人群”。许多年轻网民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微信群和朋友圈里,老年人热衷于转发有关健康和食品安全的文章,有些人“读了标题就觉得不靠谱。”对于这样的谣言,如果你倾听并相信它们,将会有无尽的遗产。几天前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网络谣言已经成为老年人遇到的许多网络风险中的第一个。
“无根据的例子+不精确的阐述+不科学的结论”,像谣言这样的文章有很多缺点,但是为什么它们能被“银发族”所青睐呢?经过仔细调查,他们捕捉到了老年人害怕衰老和疾病的心理,并通过“有毒”、“致癌”和“致命”等刺激性语言,结合看似“专业”的名词、“确凿”的数据和“客观”的实验,他们引起了焦虑和恐慌,从而落入谣言的陷阱。基于此,一些“营销数字”首先引起广泛关注,然后出售所谓的绿色食品、特效药物、医疗器械等。到被招募的老年人,从而实现交通流量。从这个意义上说,制造谣言已经成为一种生意。
谣言文章的惯常做法是“迅速把它转交给亲戚朋友”和“如果你不转它会怎么样”。在这种诱导下,老年人怀着“利他”的初衷转发出去,不知不觉成了谣言的传播者。从这个角度来看,老年人朋友圈子里谣言的传播不仅是一个科学素养的问题,还与社会心理有关。“我宁愿相信”的认知取向和“我这么做是为了你好”的关注心态形成了一股合力,促使谣言的病毒式传播,甚至使一些已经被传言的信息出现并复活。
因此,有网友感叹,谣言带来的麻烦不仅是“父母真的相信”,还有“父母真的要求我们一起相信”,所以“他们回避了各种各样的小本经营、晒婴儿、自拍,却无法回避父母的谣言。”事实上,“隐藏”并不能解决问题。新技术很容易在孩子和父母之间造成隔阂。进入网络的新世界,他们需要我们的公司,就像我们年轻时需要他们的公司一样。应该注意的是,在大多数父母的朋友圈子里,孩子总是最重要的联系人。我们应该给予家长更多的理解和关心,在教他们使用新技术的同时,提醒他们注意各种不良信息,不断增强他们对谣言的免疫力。
“银发族”陷入谣言陷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想知道相关的知识,却不知道如何判断信息的准确性。因此,为了消除疑虑,安抚人心,我们还必须提供权威的信息。政府部门、新闻媒体和其他相关机构有责任采用通俗的表达方式和灵活的传播手段,积极消除疑虑,传播科学知识,并向他们发送“银发族”渴望的信息。此外,网络平台应完善制度,加强监管,及时将各种谣言消灭在萌芽状态。我们可以帮助老年人摆脱网络谣言的侵扰,走进一个更加清晰的互联网新世界。
人民日报(2018年7月30日05版)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让老年人远离网络谣言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50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