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04字,读完约3分钟

“20年内70%的工作将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最近,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组织的“人工智能时代中国就业的挑战与对策”研究小组做出了这一预测。

两年前,人工智能产品“阿尔法狗”(Alpha Dog)以4-1的总比分击败了世界顶尖围棋手李世石,震惊了世界。从那以后,关于人工智能的想象和争论从未停止过。人工智能通过模拟人类思维的运行模式,已经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随着智能翻译、无人驾驶汽车和智能机器人逐渐从理论走向现实,“机器替代”的说法已经成为公众舆论的热门话题。

“机器换人”是“减法”也是“加法”

然而,根据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的研究报告,“人工智能的发展并不意味着未来对劳动力的需求会减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会有新的工作。这就要求教育制度和职业培训制度必须提前做好准备,社会保障制度也应相应调整。”

从人类历史的角度来看,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因素。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德勇表示,实践证明,在以往的工业革命中,新技术的使用往往会催生新的生产方式,从而推动社会进步,也改变了产业结构。从蒸汽机到内燃机,从电动机到原子能,从互联网到大数据,我们都在做“减法”和“加法”。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势头的转变,高能耗、低效率的行业被淘汰,许多与互联网相关的新职业不断涌现。微型企业、快递、专车司机和淘宝店主等新的就业形式有效地承接了传统行业的人员转移,甚至增加了社会的整体就业能力。

“机器换人”是“减法”也是“加法”

从当前的社会形势来看,完善教育体系是解决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的关键环节。劳动者能力与就业需求的不匹配是就业市场中的一个长期问题,人工智能的技术特性放大了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矛盾。教育是将劳动转化为人才的有效机制。我们必须更加重视素质教育和高端教育,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学习和尝试各种更复杂和更有创意的工作。我们应该把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同等对待。事实上,在“大众创业和创新”政策的鼓励下,倡导知识创新和文化创意的项目不断涌现,中国当今的就业环境正逐步向多元化发展。

“机器换人”是“减法”也是“加法”

从就业趋势来看,建立有效的就业保障体系势在必行。在国家层面,要实现更充分的就业,必须首先为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提供有利条件,打破人才流动的制度约束,防止资源错配导致的工资停滞。其次,国家要全面调查就业形势,动态把握导致失业的各种结构性因素,从登记、培训、与用人单位对接等方面为失业人员提供一站式再就业服务。最后,增加教育和培训的有效供给,提供职业培训设施和条件,降低工人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成本。

“机器换人”是“减法”也是“加法”

从个人规划的角度来看,适应未来的需要,提高个人能力,是每个工作者的必修课。"任何社会公共服务都只能满足基本的发展需求."张德勇指出,“最根本的事情在于职工自身的职业规划和价值追求。"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机器换人”是“减法”也是“加法”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51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