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21字,读完约3分钟
不久前,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发布的一组经济数据引起了广泛关注:该区gdp增速连续10个季度保持在12%以上。在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这份成绩单确实引人注目。这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文章密切相关。
目前,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地方干部自叹不如:如果我们不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当地的传统产业占了太多,无论我们如何努力,经济都很难有大的突破。商界人士匆忙行事也很常见:实体经济不容易实现,传统行业没有出路,如果他们不转向数字经济,他们将“完蛋”。与传统产业被视为“包袱”的观点类似,它在一些地方相当流行。
事实上,近年来,以大数据、云计算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发展迅速,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一种创新、一个平台甚至一个全国性市场。然而,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制造业的支持,互联网平台能爆发出这么多能量吗?绝对不是。例如,在电子商务行业,消费者毕竟购买商品,而平台并不生产商品,而只是充当商品从制造商到你的“搬运工”。即使搬运工很强壮,如果没有东西可以移动又有什么用呢?
归根结底,实体经济是发展的基础,国家必须依靠实体经济来壮大自己。在过去40年的改革开放中,是以制造业为主导的不断增长的实体经济使我们的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没有制造业,一个国家可能是一个富裕的国家,但它永远不会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作为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如果我们想在世界各国中脱颖而出,发展实体经济,特别是先进的制造业,我们绝不能放松。在某种程度上,盲目抛弃传统产业无异于在沙滩上盖房子。
从一个制造业大国到一个制造业强国,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转型升级是完成蝴蝶转型的唯一途径。在这个过程中,实体经济是基础,而数字经济是加油站——赋予传统产业权力,推动实体经济飞得更高。从这个意义上说,要建立现代经济体系,我们不能仅仅依靠传统产业和数字经济。只有把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有机地、深入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
余杭的发展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余杭是杭州真正的经济中心。近年来,余杭没有盲目淘汰传统产业,而是积极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支持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业转型,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在余杭区尚易镇,制造业利用数字化新技术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造,使许多传统服装企业“脱胎换骨”:信息和智能技术已经应用到企业的各个方面,时装设计师来自“云”,面料可以在“面料公共图书馆”中挑选,甚至可以共享精密的生产设备。这样,服装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成本却降低了。数据显示,中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的生产效率平均提高了30%以上,运营成本平均下降了20%左右。
传统产业不是落后产业,也不是夕阳产业。只要插上数字经济的翅膀,凤凰城就有可能吗?展开你的翅膀,翱翔吧。利用数字经济的优势,弥补实体经济的不足,用信息和智能“肥料”滋养实体经济。即使它还是一棵幼苗,总有一天它会长成参天大树。
(作者是本报浙江分社的记者)
人民日报(2018年8月29日05版)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一线视角:做好“虚实融合”大文章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51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