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38字,读完约8分钟
钛媒注意:9月11日,在万向集团链实验室举行的第四届集团链峰会上,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集团链工作组组长、中国银行前行长李礼辉发表了主旨演讲。李礼辉认为,由于技术瓶颈,目前的区块链技术很难在金融领域拥有颠覆性的竞争优势,区块链的未来仍被乌云和高山所笼罩。
李礼辉认为,区块链的大规模商业应用仍然存在五大技术瓶颈:
1.隐私保护技术;2.真实性监督机制;3.区块链智能合同技术的改进:4.密钥安全性的保证;5.如何确保区块链体系结构的集中化、可用性和业务连续性。
用于构建分散和自组织的公共链架构。李礼辉认为,目前存在两大挑战:制度挑战在于在线自组织经济模型规模的可行性经济;技术挑战在于区块链基础技术的可靠性。
李礼辉认为,区块链技术有了突破,这反映了区块链技术大规模商业应用的可能性。然而,要真正实现大规模、高效率和高可靠性的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未来发展重点是突破区块链底层的关键技术,加快区块链技术标准化和区块链金融监管体系建设,以及区块链技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钛媒编辑蔡鹏程整理)
以下是钛媒体编辑的李礼辉的现场演讲:
新世纪以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迅速,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更重要的是,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商业模式。
在一系列技术创新热潮中,区块链无疑是最值得怀疑和争议的一个。虽然区块链技术已经问世十年,但人们对这一新技术创新的理解和看法仍大相径庭。主要原因是区块链整体上还不成熟,区块链技术的大规模应用还处于研发和实验阶段,这需要更扎实的技术探索和制度研究。
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并非所有的技术创新都能成功,并能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和推广。我认为新技术的成功必须满足四个基本要素:1。更高的效率;2.成本更低;3.最具商业价值的经济规模;4.它具有社会公认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基于上述量表,对区块链技术发展的不同路径进行了分析和考察:
区块链大规模商业应用的五大技术瓶颈
首先是具有分布式路径、多个中心和中介的联盟链架构。
该体系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分布式分类账的集中化、多中心化和中介化。由于市场规模和资金投入的优势,我国基于联盟链结构的区块链技术研发和应用处于世界前列。实验领域目前涉及金融、物流、慈善和公共服务等。区块链协同应用的场景包括资金结算、资产托管、跨境支付、供应链金融、资产注册、保险服务等。
近年来,在区块链的物理应用中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
首先,建立一个多纬度的直接交互架构。在参与者多、交易量大的金融交易场景中,实现多个参与者之间的零距离、零时差的流量,可以实现协同治理,简化流程,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如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资产托管系统、伟忠银行的联合贷款管理与对账系统、平安金融账户等;
第二,建立一个注册和验证可信数据的平台。例如,超级块链开放平台、蚂蚁块链可信数据存储平台等。
尽管如此,我仍然认为区块链技术的商业应用需要突破一系列技术瓶颈。我总结了几个方面,这也是我在互联网金融协会的几个同事调查研究的结果:
1、隐私保护技术。
金融企业重视隐私保护,如何在区块链共识机制下有效屏蔽敏感信息,提高组合签名、零知识证明、同态加密等密码加密的性能和效率。隐私保护可能很严格,但效率低下;这可能会提高效率,但可能会降低隐私保护的程度。如何达到平衡是我们需要讨论的问题。
2.真实性监督机制。
主要问题在于如何保证上传前后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但如何保证上传过程中的真实性?在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各种资产的可追溯性时,这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3.区块链智能合同技术。如何避免智能合同的技术漏洞,同时实现可控的业务逻辑修正和合同升级是一个难题。
4.密钥安全是实现区块链诚信的一项技术。如何有效防止私钥被盗或被恶意删除,以及如何补救私钥的丢失和被盗已经被讨论和研究,但是大规模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5.区块链体系结构如何满足集中化、可用性和业务连续性的要求,并使信任机制和数据存储方法得到传统金融机构的认可和认可?毕竟,传统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中占据绝对多数,因此新业务和新系统的创新必须得到它们的认可和认可。
金融业是经济的枢纽和普通人的钱包。金融交易具有高频率和大规模的特点,因此金融技术必须以规模和可靠性为基础。由于技术瓶颈,区块链技术的集中应用尚未形成颠覆性的竞争优势:
1.数据处理能力有限,不能满足高频大规模应用的需要;
2.区块链基础技术架构与现有金融it系统的整合和协调程度仍然不够高,升级和维护不够灵活;
3.区块链共识机制、分布式分类账、密码学和智能合同等核心技术不断更新,学习成本高,人才培养和实践经验积累时间长;
4.区块链技术的标准化建设和法制化建设在实践中有待完善,尚未形成统一的规范和标准。连锁资产和智能合同的有效性没有得到法律的保护,分布式架构下的责任主体不明确,难以监管。
公共链结构面临着制度和技术的双重挑战
第二种架构是分布式、分散和自组织的公共链架构。
公共链架构的主要特征是分布式、分散和自组织。我们注意到,一批技术专家和企业家正在开发基于公共链架构的区块链技术应用,许多人正试图构建一个大规模的公共链平台,形成一个点对点、分散的分布式商业模式。有人称之为dapp。dapp的应用不需要太高的交易速度,但足以形成集群效应。如果一个公共链有1亿个DAPP,每个DAPP可以创造10亿美元的价值,那么这个公共链就有10亿美元的价值。
它有以下三个特点:
1.业务中介和信任中介将被数学算法所取代,不再需要集中化的组织和中介成本,业务的可扩展性变得无限。
2.数字经济的治理法则只是一种数字算法,不需要任何法律或执行者。
3.数字世界需要数字会计方法、数字账户和数字现金。公共链中的分布式应用使用虚拟货币和令牌发行作为激励机制来驱动链中的经济活动。
只有点对点和分散的业务模式才能在公共链中生存,而传统业务不适合点对点和分散。他们不会互相取代,但他们很棒。数学算法在数字未来模型中扮演着重要而至高无上的角色。
当处理这样一个正在探索和建设中的分散的自组织时,我认为挑战将来自两个方面:1。系统;2.科技。
1.制度上的挑战在于在线自组织经济模式的可行性经济。
自组织经济一直存在,但一般仅限于较小的规模和范围。近年来,我们看到的各种货币圈都只是小型的在线虚拟社区。dapp在公共链中的整合可以形成一种大规模的自组织经济形式,自组织经济的制度性问题将凸显出来。包括经济主体和责任主体的身份认证、上行资产和数字资产的产权认证和维护保护、虚拟货币和通用证书的发行机制和法律地位、市场行为监管、市场秩序维护等。
这些社会功能的实现通常需要中心、中介、法律和执法者。但是,它能在大规模的在线自组织经济模式中实现吗?如何实现?数学算法能成功取代中心、中介、法律和执法者吗?计算能力的优势会构成垄断并阻碍公平吗?地下灰色/黑色交易能得到有效控制吗?这些都是我们必须处理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2.技术挑战在于区块链基础技术的可靠性。
dapp的整合可能形成一个涉及数亿或数十亿人的公共链,技术缺陷和漏洞可能导致大规模的系统风险。需要突破的技术瓶颈包括隐私保护技术的有效性、真实性监管机制的有效性、智能合同技术的可靠性、关键技术的可靠性等。如果我们同意有一种数学算法充当中介、法律、执行等社会功能,那么这种社会算法就必须具有社会认可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公平性。
区块链技术取得了突破,体现了区块链技术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可能性。然而,要真正实现大规模、高效率和高可靠性的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然,漫漫长路可能会更快或更慢。重点是如何进一步突破区块链底层应用的关键技术,如何加快区块链技术标准化和区块链金融监管体系建设,如何加快区块链技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我们还需要跨越障碍进行创新的勇气和能力,以及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和方法,金融家和科学家的创新和实践,以及政府机构和行政机构的科学和标准化。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互金协会李礼辉:区块链未来依然云遮雾罩,规模化应用面临5大瓶颈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52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