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90字,读完约5分钟

嫦娥一号完成探月任务后受控撞击月球示意图。

嫦娥二号完成探月任务后,它飞离地球702万公里,经过了图塔蒂斯小行星。

嫦娥三号着陆器和探测器(玉兔月球车)月球工作示意图。

装有嫦娥三号着陆器的月球望远镜。

嫦娥四号在接力之星鹊桥支持下月工作示意图。

人类探索月球已经有60多年了,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飞船在月球背面着陆。就在今年年底,中国计划发射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将实现人类首次登上月球。今年5月21日,它的先头部队——接力之星“鹊桥”被发射到空,到达地球和月球之间的拉格朗日l2点,这将“照亮”嫦娥四号返回月球的道路。

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就对探月活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完成了探月卫星技术方案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并在深化论证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探月工程的“盘旋”、“降落”和“返回”三步计划。2004年,中国正式启动探月工程,名为“嫦娥工程”。

嫦娥一号

嫦娥一号是中国嫦娥工程家族的领袖,也是中国探月计划的先锋。它于2007年发射,在离月球表面200公里的极地轨道上飞行。它进行了16个月的综合科学探索,获得了大量的科学探索数据。它在2009年结束了它的任务,并被控制撞击月球表面的富海,从而实现了月球表面的硬着陆,并为中国人探索月球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嫦娥一号的首次探月取得了圆满成功,在核心技术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上取得了大量重大突破,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之一,并实现了许多中国航天史和航天器。“第一”: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的首次研制和成功发射;首次实现了绕月飞行和科学探索;首次形成了深空探测任务的总体设计思路和开发流程。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蟾宫折桂越千年嫦娥奔月动九州(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科技系列报道之航天篇

嫦娥二号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成功发射并进入距月球表面100公里的极地轨道。它已经完成了分辨率为7米的高清晰满月图像扫描,这是目前全月最高级别的数字图像。完成探月任务后,嫦娥二号还进行了其他一些观测活动。它到达了太阳和地球之间重力平衡的拉格朗日点l2,并连续235天探测到太阳活动和喷发,积累了系统和丰富的太阳活动数据。在飞离地球702万公里后,它遇到了图塔蒂斯小行星,它们之间的距离只有870米。首次测量了图塔蒂斯小行星的表面形态、大小和运行参数。

蟾宫折桂越千年嫦娥奔月动九州(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科技系列报道之航天篇

目前,“嫦娥二号”已成为唯一绕太阳运行的人造小天体,飞行了约4亿公里。根据轨道计算,嫦娥二号将于2029年返回地球附近。

嫦娥三号

嫦娥三号是嫦娥四号的孪生姐妹,与“二号”一起承担“探月”任务。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从长征三号乙发射到空台。当月14日,嫦娥三号成功降落在月亮前面的西北多雨的海面上。15日,着陆器和月球车“玉兔”分离,科学探索和其他预定任务“看天空,看地球和测量月球”一起进行。

2015年10月5日,经国际天文联合会审定,正式命名为“广寒宫”,标志着中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首次软着陆于海洪湾地区,以纪念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的“嫦娥奔月”。月亮上广寒宫的中心坐标是北纬44.12度,西经19.51度。

月球望远镜

嫦娥三号着陆器装有近紫外望远镜。在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登陆月球之前,人类从未在月球上架设望远镜进行天文观测。因为没有大气层,月球为天文学家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观测环境。本月,月球望远镜发现了许多新的脉动变星,并确定了它们的光变周期和光变振幅。获得了一批真实的恒星空图像和星座不同天空区域近紫外波段目标天体的天体坐标。

蟾宫折桂越千年嫦娥奔月动九州(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科技系列报道之航天篇

接力喜鹊桥

今年5月21日,嫦娥四号的中继星“桥桥”率先发射了l . 空,并到达了地月重力平衡的拉格朗日l2点。它将在月球背面和地球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实现地球和月球背面之间的通信,并在未来与嫦娥四号着陆器和月球探测器在月球背面进行联合科学探索

鹊桥位于距离月球背面约68,000公里的l2处,其原因在于它是一个相对稳定的重力动态平衡点,始终可以直接面对月球背面,同时可以“看到”地球并与地球实时直接通信。

月亮之外

今年年底,中国将实现嫦娥四号登陆车和月球车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并首次在月球背面进行联合科学探测。2019年,嫦娥五号将计划在月球表面软着陆,铲取并钻取岩心样本,返回地面进行全面系统的实验室分析和测试,希望获得一系列创新的科研成果。我们希望在2020年实现火星轨道飞行器遥感和火星车巡逻的首次联合探索。2021年后,中国计划实施小行星探测和近地小行星及小行星带样品返回;火星样本回来了;对木星及其卫星的科学探索和太阳系的星际探索。

蟾宫折桂越千年嫦娥奔月动九州(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科技系列报道之航天篇

展望未来,我们正在按照自己的计划逐步实施既定的空勘探项目,我们必须飞得更远,我们有能力飞得更远。

(本文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微信公众账户提供。作者是著名的天文化学家和地球化学家,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被誉为“嫦娥之父”。漫画:袁波)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蟾宫折桂越千年嫦娥奔月动九州(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科技系列报道之航天篇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54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