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72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南京5月7日电老院士王泽山:“一生只做一件事”

新华社记者王伟

南京科技大学教授王泽山表演了一个“帽子戏法”,在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舞台上获得了三个大奖。这位82岁的国防领域的院士致力于爆炸物和爆炸物的研究已有60多年,并在国防前线默默工作。王教授“一生只关注一件事”的精神已成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看不见的领域”做国防

火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今天,这项古老的发明仍然是决定现代武器威力和射程的关键因素。然而,与航空母舰和火炮等主要装备相比,填充在弹膛中的炸药很难被注意到,许多炸药研究者自嘲说,这项工作太基础、太枯燥,以至于一辈子都不会出名。

这个领域正是王泽山一生研究的地方。160多篇论文,14部著作,获得三项国家科技一等奖为第一完成人……一系列科研成果为中国武器装备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20世纪80年代,王泽山率先攻克了废旧炸药再利用的许多关键技术。这些技术解决了我国每年数万吨废弃和退役炸药的处置问题,使具有巨大安全和环境风险的“炸药”成为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聚宝盆”。20世纪90年代,他深入研究了如何降低武器对环境温度的敏感度。王泽山的团队通过在材料、结构和工艺上的一系列创新,利用燃料的补偿效应,成功地发明了具有低温敏感性的含能材料,使各种炸药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都能以相同的速度燃烧。这两项发明和创新分别获1993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1996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老院士王泽山:“一辈子专注做一件事”

1999年,他获得了两项大奖,当选为工程学院的院士。60多岁成名的王泽山,投身于提高新一代武器射程和射速的研究。2017年1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再次将2016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授予王泽山团队。

从基础开始,做最新颖的研究

团队成员认为,王泽山的科学研究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注重原创性,二是强调基础理论。

在王泽山的国防领域,国与国之间的技术封锁和保密是非常明显的。许多国家对武器的关键技术保密,有些国家声称技术瓶颈无法突破,但王泽山从未受到这些观点的影响。

“王先生常说,创新就是多思考一步,不重复别人的老路,遇到困难也不走弯路。”王泽山的学生刘说。

敢于挖深井,愿意慢慢来,从最基础的理论研究开始是王泽山的另一个特点。“做研究并不在乎它能多快产生结果,也不在乎它需要多少能量才能看到效益。教师十年二十年磨一剑是常有的事。”王泽山带出来的第一位研究生肖忠良告诉记者,王泽山团队的每一项创新都有原创原则的支撑,每一项发明突破背后都有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老院士王泽山:“一辈子专注做一件事”

“要彻底理解理论,使原理扎实,这是迎接困难的信心。这就是所谓的‘磨刀不误砍柴工’。”王泽山说,他在学术生涯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最新获奖的等模块充电技术已经研究了20年,欧美许多国家已经研究了多年,但仍未攻克。正是因为“愚蠢的功夫”和总方向正确的坚定信念,我们最终取得了超越他人的成就。

继承科学的独创性

经过几十年的科研,王泽山团队培养了90多名博士生,其中许多人活跃在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的武器研究前沿,成为新一代国防科技领军人物。

在学生和同事的眼里,王泽山是谦逊和宽容的。他保持着一颗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的纯洁的心,并以“永远保持”中最大的平等和尊重对待人们。

南方科技学院院长傅孟银说,作为一名80岁的院士,王先生经常在早上6点钟背着包独自旅行。他最怕打扰别人,从不向学校要公共汽车。但他是最有耐心的。当有人来征求意见时,他不厌其烦地反复解释。

中国工程院院士、也是国防领域的刘伊心说,他认识的王泽山是个低调的人,在学习上是“轴心”。在同一个研究领域,两人见面时,王泽山通常会忽略老朋友的问候,直接讨论学术问题。

王泽山的学生廖鑫(音译)表示,与王先生共事多年后,他现在是院士秘书,但很少亲自为王院士服务。虽然王泽山已经80多岁了,但他很少需要人陪他出差,更不用说“秘书”帮他提包了。在好奇心和对新事物的接受方面,他更像一个“80后”。

“老师经常说他们不擅长做其他事情。在我的生活中,我只想做好炸药工作。这60年的潜心投入已经超越了一切文字,成为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廖鑫说道。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老院士王泽山:“一辈子专注做一件事”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63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