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89字,读完约8分钟

杨朝明,孔子研究院院长,研究员,现代著名学者。 有《鲁文化史》、《周公事迹研究》、《论语诠解》、《孔子家语通解》、《孔子之道与中国信仰》等作品。 关于读书,杨朝明说,中国的一些书值得一辈子品读,特别是中国的典籍。 人一生的读书有限,必须先读那些书,理解读什么书。 如果你还没有认真阅读从中国流传下来的经典着作,请从《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以及《孔子家语》中阅读。 山东商报速豹情报记者朱德蒙

从《四书》和《孔子家语》看

记者:你能推荐你读过的书吗?

杨朝明:我推荐《论语》、《孔子家语》、《孟子》、《老子》、《史记》这些经典着作。

《论语》是孔子思想最重要的著作。 孔子是2500年以前的人物,可以说是中华5000多年文化的代表。 孔子不想要“不言而喻”、“载之空言”,但孔子长期从事教育,其弟子后来记录和收集他的言论,“论语”是孔子遗说的精编。 我们必须读《论语》,思考其中的篇与篇、章与章之间的内在联系。 阅读和理解这种联系,就会发现那是逻辑清晰的思想著作。

孔子儒学也是社会管理学说,《论语》凝聚了古代中国的智慧,含有“为政以德”、“政者正也”、“仁者爱人”、“允执中”等思想精华。 无论个人修养还是从事管理,“论语”都应该重视,不要读。

《孔子家语》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伪书,长期以来被认真研究,特别是早期简单的书籍发现,表明了它是罕见的价值。 说到“论语”,是孔子遗说的选书,说到“孔子家语”,相当于孔子遗说的集大成。 据统计,“孔子家语”的字数是“论语”的3.5倍以上,文案非常丰富。 《孔子家语》有很多长篇文章,有多个场景,文案丰富,系统完善。 这本书也经过后者的整理,材料原始、古朴、真实。

对于继承孟子思想、在中国以前作为文化主干流传下来的儒学来说,“孔子”如果只是一点点,加上“孟子”,就会形成一条线。 这就是“孔孟之路”。 《孟子》阐明六经,发扬孔子的思想,唤醒人的善性,让人们住在仁宅,走礼门,走义路,想培养越来越多的社会领导人。 重视孟子学者的气节、君子的人格,为政治家养成正气,走正道,行仁政,让天下有王道。 越读《孟子》,越能体会思想的纯洁,作为人的正义。

儒教、道同源,孔子和老子是中华文化史上的两个超级明星。 孔子问过老子礼,两人思想有深刻的共同点。 《老子》富有哲理,充满智慧,但很难理解和把握老子的思想。 孔子讲述道德和价值,老子的“道”和“德”也没有离开“你觉得怎么样”和“怎么办”的宗旨。 只是《老子》更理论,更抽象,更玄妙,《老子》远大,要理解高屋建甫,看微知著,辩证思维。 老子的“无为”是“为无为”,“为之为未有,治之未乱”。 老子的理想是“民至老死”,要人和平共处,都寿至老死,不是战争中年轻的身体死亡。

读《史记》,网民可以享受理智美丽的文学。 《史记》叙事写得好,文章优美,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学家的绝唱,无韵的“脱离”。 阅读历史,回顾一下,是为了更明智地寻求启发和灵感,从历史的过去中寻找处理现实问题的方案。

如果你还没有认真阅读从中国传来的经典着作,首先仔细推荐几本儒教典籍。 这就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加上“孔子家语”。 人们不知道《四书》,所以在读古典之前可以先读读《孔子家语》。

记者:关于读书,你有那些方面的建议吗?

杨朝明:最近是我这几年写作效率最高的时候。 没有任何打扰,所以不出门。 写的文案依然以初期儒学为中心展开,像《孔子家语》一样记载着孔子说“灾害妖不胜善政”。 从灾害发生是不可阻挡的意义上来说,天灾人祸是客观的存在,关键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如果稍微出现善政,坏事也可能会变好。

读书,我想我一定要读好书,读最应该读的书。 在中国,最应该读的书是我们自己文化的经典。 而且,即使在不读古典之前读其他的书,读多了也抓不住根本。

王蒙谈过读书,希望人们能深入一点,认真阅读。 读什么样的理智、理想、概括的书最好? 再者,读一些吃力的书,读一些你还没有习性的书。 中国的一些书值得一辈子品读,特别是中国的典籍。 人一生的读书有限,必须先读那些书,理解读什么书。

把孔子儒学作为大众儒学落地

记者:下一步的写作计划是什么?

杨朝明:我在研究孔子儒学,对我自己来说,中国以前就传来了文化、孔子儒学,我认为登峰造极也要落地。

现在很多人认为自己达到了高峰。 每个人都认为这里是绝顶,窥视大家的山是问题的一面。 但其实最大的问题还是落地,到了真正落地的时候了,反而可以检查你是否登上了高峰。 我们的研究是看起来高度的学术,目的不是为了落地,没有人能脱离实际,所以我认为现在落地是非常重要的,非常紧迫。 据说强烈要求能通俗地介绍儒家学说的著作,能进入人心的著作。

现在人们对儒学的理解很少,误解太深,还没有进去,只是浮在表面。 孔子儒学实际上是一门实践性的学问。 我们国家在大发扬前就传达了文化,但很大程度上下降了。 孔子博大的理由在哪里? 他对我们的人生有什么指导? ……这些都是我们大众现在迫切需要的,所以我要写自己心中的“大众儒学”。 我已经开始写了。 这个很开心。 我想让大家拿到这本书后,明白什么是儒学,它是怎么产生的,它的内涵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今天又为什么是这样的。

另外,我想写《至圣孔子传》。 这也是我的创作计划。

记者:现在学校还没有开学,学生们在家学习,看书。 以前传过古典。 因为是文言文,你对这些文案的学习和理解有什么建议吗?

杨朝明:首先,不要低估孩子们的阅读能力。 其次,中国几千年的典籍都是用文言文写的。 如果这个能力不够的话,你必须在这方面加强能力,不能转移。 第三,可以找点注释本对照原文阅览。 这是一举两得,不仅提高了古典文献的阅览能力,本身也可以阅览古典,进入古典。 因为不会读,我就去读其他的。 那样的话,你永远读不下去。

我们必须弘扬中华历来传承文化,寻找准根脉才能巩固本培元。 中华优秀以前流传下来的文化主流是儒学,儒学的核心是经学,经学的义理在经典。 东西有本末,事有尽头,弘扬中华文化不弃经读,就等于弃书等待结束。 “我们的人生也有职业生涯,但即使知道也没有职业生涯”,谁的精力都是有限的。 先读那些书,一定要读那些书,怎么读这些书,理解清楚,说清楚。

经典首先要精读的经典往往是简义丰,意义丰富,经典的价值是指示人生之路,让人修路。 读经典只是咬了一口,不要普遍说话。 经典要反复研究,最好默读。 不精读,可能想要文生义,了解人的舆论不太容易。 精读,只有真正进入历史语境,才能与圣贤对话,同行,形成个人人生的镜鉴。

经典要整体阅读。 所有的古典都是有机的整体,不是支离破碎,不能断章取义。 古典篇章之间有其内在的逻辑联系,“选读”、“节录”、“新编”的古典有可能割裂这些联系,削弱古典意义的完善表达,导致意义的流失和主旨的偏离。 如果经典的编辑有其初衷和意图,那么体会和发现这样的“编纂动机”和“用心”的追求是很重要的。 正因为如此,方才能把握经典的整体性。

经典要结合实际阅读。 经典只有基于现实社会的实际,阅读经典,全心投入,才能找到感觉,才能慢慢地“品尝”关于人生的“品位”。 就像沏茶一样,有路的人知道“茶道”,没有路的人是“倒茶”。 习武方面,有道者成为“修行”,无道者成为“比画”。 所以要致力于“明德”,慎重考虑区别,自觉奉行,自己实践,活出生命的美好。

嘉宾介绍:

杨朝明,孔子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全国政治协商委员,山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出版学术着作3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 着作有《九家旧晋书编辑本》(校补)《鲁文化史》《周公事迹研究》《齐鲁文化史》(合着)、《儒家名流》《儒家文化面观》(主编)、《周公事迹研究》《鲁文史》《儒家文献与初期研究》《清源孔子说

来源:搜狐微门户

标题:“人一生读书有限,要明白先读那些书”

地址:http://www.shwmhw.com/shxw/68972.html